帝国的荣光不会散去,
君士坦丁堡永远会在这里等待他的主人。
这几句话就像宣言,宣告罗马的盛世开始回归。也是彼得的决心,将东罗马重新推到顶峰。
米尔恰不在,彼得就大刀阔斧的进行内政建设。他推动罗马帝国没有维持下去的分配土地政策,除了士兵,那些运输物资到战争前线的民夫也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当然是战争胜利的情况下。贵族在出力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土地和庄园。
这样其实就是欧洲版本的军功爵制度,军功爵制的实施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主要因为爵位背后的利益刺激。相应,物质资源的供应就显得极为重要。由于战争越来越多,由此得到物质利益的人就会越来越多,需要的资源量就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资源供应潮推动下,对物质资源的要求尤其重要。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供应,则军功爵制必然失去设计初衷内含的基本意义。也就是说,资源支撑决定着军功爵制的实施范围和持续深度。
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加以支撑,则不可能形成军功爵制。这里面也有一个资源相对满足度。而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士兵参军打仗最想获得的报酬就是土地,瓦拉几亚对东方的不断征服就是他们参军的最好推动力。
安纳托利亚在经过稳定后已经逐渐融入瓦拉几亚的治理下,受益于地理位置,当地的关税收入直接从30万增加到90万。人口也增加了不少,商业和农业得到了恢复。
在最为关心的财政问题上,依靠驱逐犹太人得到了一定的缓和。尽管在过程中会有官员和士兵中饱私囊的情况,但大部分还是乖乖上交给了政府。仅雅西一地就获得了90万列伊的金额,还不包括不动产。
这些犹太人被驱逐后向更为宽容的波兰和立陶宛转移,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甚至还有东方耶路撒冷的称呼,他们去那里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
这笔钱被投入到当地的建设中,犹太人的空缺被其他商人填补,各地的税收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只要进了国库,就能够坚持下去。
除了授予土地,彼得下的第二个命令就是废除部分酷刑,包括断手、砍脚这样破坏身体的刑罚,取而代之的是流放,这样可以积攒劳动力开发边远地区。当然也不是所有酷刑都被废除,比如刺瞎眼睛就没有。但缩小了酷刑适用范围,只对贵族和官员这样有一定资产的人使用。平民主要还是死刑和流放。
其次,推行瓦拉几亚法典,并对罗马其他的法律进行编撰和删减。废除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制订更加均衡和灵活的律例。并在各地设立法庭和法官,保证法律的良好运转。
对于矿业、造船业、航运业、冶金业、军工业等重要产业,彼得特别设立保护法律。利用国家资金设立工厂,其他轻工业则采取贸易保护政策,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利用贸易壁垒阻拦其他国家的大量出口,特别是意大利的城邦国家。
————分割线————
此时在塞浦路斯的米哈伊已经开始学习如何治理地方,从政治到经济再到军事,这些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这次远征没收了不少拉丁贵族的土地,上面按照彼得的命令分配给远征军和当地带路的农民,那些东正教奴隶和农奴也获得了自由。他们爆发的生产力比之前几十年的总和还要高。
米哈伊每天都巡视一遍尼科西亚和附近地区,看看他们的建设进展。晚上还和自己的妻子探讨一下人生的乐趣,也许是因为塞浦路斯的气候不太合适,所以每次都是大汗淋漓的。
由于塞浦路斯靠近黎凡特地区,所以他每天都能得到一些关于中东的消息。比如那个俘虏巴耶济德的帖木儿又在其他地方平定叛乱,有个叫卡拉优素福的家伙被帖木儿驱逐出两河流域到马穆鲁克,还有就是叙利亚地区被帖木儿杀的人烟稀少,人口严重不足了。
帖木儿的狠米哈伊也是震惊,不过转念一想,他能不能将这样的手段用在那些异教徒身上呢。他询问在塞浦路斯休养的龙骑士团,团长认为对待异教徒毕竟刚柔并济,一味地杀戮是不可取的。米哈伊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