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也只限于大型商船,中小型的船只在建造之前就是可拆卸的,付点运费运过去再组装也可以。
<div class="contentadv"> 在埃及南部有不少柏柏尔人部落,船队以一些新奇的物品来交换他们的劳动力。一些船很快就走了一大半的路程,还有一些罗马尼亚商人听说他们要去东方,就赞助了一些资金和物资,有人还跟随他们一同前往。
埃及当地的景象还是让梅森他们大开眼界,欧洲想要的香料和东方商品在这里随处可见,每年从这里经手的商品都价值不菲,现在罗马尼亚也要去神秘的东方了。
为了赞助东方的船队,彼得暂停对非洲内陆的探索,因为这不仅费时费力,还要面对气候和异教徒这两大敌人。花费不是一般的高。
对于苏伊士运河这个方案,组建的公司已经开始筹备了。因为苏伊士和附近的西奈半岛土地贫瘠,气候炎热,当地的领主也以较低的价格出售了在苏伊士河道的土地,然后就是雇佣一些人去尝试开挖,希望能开个好头。
————分割线————
回到北方,维陶塔斯也终于逆转局势,解决国内不听话的大贵族后南下和哥萨克在基辅共襄盛举,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没有一点结果,事已至此,维陶塔斯决定退出战争,和哥萨克签署和约。双方承认现有边境,基辅也归哥萨克所有,停战二十年等,随后双方罢兵,北方局势趋于稳定。
签订和平条约后,哥萨克酋长国与罗马尼亚的同盟更加紧密,不仅当地的教会听命于君士坦丁堡,就连当地的贸易也非常依赖罗马尼亚商人。从莫斯科到基辅再到君士坦丁堡的罗斯人商路更加活跃,大量的货物沿着第聂伯河和顿河流动,在各个城镇中交易。
在第聂伯河中游的城市也为了纪念米尔恰皇帝而命名为米尔恰堡,由于其地理位置,因此吸引了各地的民众和商人,是仅次于基辅最重要的城市。同时也是在基辅被拿走后,立陶宛里东正教派的聚集地,也不知道下一次他们会不会继续抗争。
这场战争带来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他改变了东欧的格局,从波兰和立陶宛联盟第一变成波立、莫斯科、罗马尼亚三国共存。立陶宛实力严重受损,只能更加依靠波兰,莫斯科解决了其他罗斯小国后将目光放在了诺夫哥罗德上,罗马尼亚也在远征金帐汗国上获得了不少土地。东欧即将再次热闹起来。
而在安纳托利亚,苏莱曼终于臣服了,他派人向皇帝求和,主动放弃尼西亚、普鲁萨等城市,因为他明白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必须早日解决其他的兄弟才能掉头向西复仇,为此,他向君士坦丁堡进贡15万的银币,并在信件中称米尔恰为父亲。这让皇帝很受用,最终决定保持现有的边境线,但他提到的援助是一点没有,要知道几百年前曼努埃尔一世就是听信了阿尔斯兰的话送了他一大堆物资,结果物资到手翻脸不认人了,这样的教训不会出现第二次。
尼西亚、普鲁萨到手后,安纳托利亚西部彻底吞并,这是罗马尼亚的一大步,也是复兴的第一步。当地的基督徒还占大多数,暂时不用担心同化问题,但越往内陆走,异教化就越大,为此需要一个长久之计来保证罗马尼亚能长期掌控内陆地区,而不是抢了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