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就是那些地方上有公国的贵族,包括阿尔高公爵、伊庇鲁斯专制公,伊利里亚专制公和乌克兰公爵。其中有两个皇室成员,一个人凯撒的老丈人,最后一个是皇室的亲密战友。他们只能当领导而不是被加入,而且皇帝也不会允许他们参与政治斗争。
<div class="contentadv"> 刨去这三个因素,两派的争斗就仅限于内阁和地方官职的争夺。米尔恰决不允许军权落入贵族手中,因此想尽一切办法避免。而这些贵族暂时也没有渗透军队的意思,就在文官上下点功夫。
不过,上层的政治斗争也影响不了掠夺意大利给帝国带来的好处。大量的金币、工匠、书籍补充着帝国的经济文化,米尔恰再次向参政院提出扩军,将军队扩充到10万。这次的提案很顺利就过了,毕竟谁会趁着胜利泼冷水呢。
————分割线————
彼得也开始清除那些地头蛇,直接发布教会土地法令,将全部的天主教会土地划归东正教会所有。同时对于新占领的土地,彼得整合成一个罗马涅公国,首府安科纳;还有一个所谓的艾米利亚共和国,也可以称南阿尔卑斯山共和国,统治着原博洛尼亚共和国和米兰部分地区。领土被分为几个区域,选出自己的治安官、法官和选举人,
在形式上这是一个共和国,但其实是一个罗马独立的盟国,但事实上同盟条约将之置于法国的控制之下。同盟条约的条款事实上将地方的控制权与驻扎一支两万五千人的部队的权力交给了罗马且费用由共和国承担。还要为未来的战争提供一支一万人的部队。
那位弗朗西斯科也向彼得跪下效忠,并当众皈依东正教,将名字改为安德烈亚斯。他的家族也跟着效忠,然后他就被任命为罗马涅公爵,毕竟想找个对北意大利熟悉的贵族也就他符合要求。
安德烈亚斯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成为公爵了,但他更明白这都和罗马离不开,因为已经皈依东正教,所以从这时起他和罗马天主教不死不休,对于故乡热那亚,最多保持经济上了往来。其他的联系就断了,毕竟没人会记得一个破落贵族。
罗马涅公国和艾米利亚共和国签订盟约,而他们又和罗马签订盟约。这两个说实在的就是罗马的卫星国,也是牵制意大利局势的棋子。
抢劫了罗马城后,彼得将目光放向北方的两国。他们也算聪明,直接大手一挥,钱财奉上,两个加起来8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愣是奉上70万金币求放过。但彼得还没享受过攻破米兰的战争,所以就晾着他们两个,随后准备派遣先锋队南下支援拉斯洛,自己带着剩下的士兵回到北方。
而彼得将意大利整了个天翻地覆,除了一开始头铁的普法尔茨军队来了,其他的也没有谁带着军队来。倒是有一些不长眼的贵族子嗣想要挣军功,结果给对方送经验去了。法国看戏,波西米亚看戏,想要救援的自己先半身不遂了。就算是勃艮第也因为法国国内的摄政权之争不得不取消,约翰还得去争夺阿维尼翁的支持才行。
这次的教训差不多够了,再让米兰和萨伏伊退出就剩下奥地利和阿拉贡他们苦苦支撑了。一个被暴打,另一个还没有。要不,来一场西西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