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没钱,也就是现在北伐结束了,这能稍稍松口气了,不然加上这北伐的后勤补给,这国库,实在是有些撑不住。
就比如,这北伐打到后面的时候,实际上后勤补给已经够不上了。
北方连年战乱,有些地方连个人都没有,从这些地方调拨粮草,这不是痴心妄想嘛?
所以,这粮草,多半还是从江南之地运的。
而这么远的距离,近乎横跨了半个中国,在这个时代下,粮食的损耗可想而知。
就算是走海运,还要担心船只颠覆,所有粮草都落入海中的风险呢!
此外还有海盗出没,倭寇横行等等问题。
也因此,这次徐达他们班师回朝,实际上也是一次战略收缩的表现。
打下了许多地方,最终都选择了放弃,只挑了一些重要的地段,进行防御。
看似如今的明军连连得胜,可是情形非常尴尬的是,明军仍旧处于守势一方。
这地方打下来了,站不住脚。就是没有足够的国力能够跟上。
不过对于这一点,
老朱并不担心。
明军既然第一次能将元军给干到草原上去,这打第二次,还不是和玩儿一样?
只要给他两三年的发展时间,北方再得到一定的恢复,到时候再次北伐,这情形和如今就又大不一样了。
而地方上,伴随着时局稳定,经济逐渐复苏,这出现叛乱也会日益的减少。
现如今,也是没法子了,地方出了叛乱,只能镇压。
李善长轻抚胡须,望着刘伯温,淡淡笑道:“这推广的法子,臣已经在做了,这亩产可能略微少一些,达不到每亩六百斤的样子,不过少说也能达到四百五十斤,这要是年成好,达到五百斤也是可以的……”
“善长啊,这事儿你算是干的漂亮。”老朱也是由衷的说了一句。
而此时,刘伯温眼神有些莫名,主要是他知道,这件事的功劳,主要不是李善长的,也不是李善长所说的朱标。
朱标干了什么?
可以说,他啥都没干,就是最初的时候提了那么一句,然后这全国工匠来了之后,鼓励了一番,又给了种种福利,作为激励。
而这些,都不能算作功劳。
真正的功臣,准确来说,应该是杨宪。
而杨宪现在在哪儿,就在大牢里。
李善长,他现在不过是将杨宪过往做的这些事情,直接摘桃子罢了!
若是李善长直接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那说不定老朱还有些看法,对李善长这种做法很有意见。
可关键是,李善长没这么干啊!
直接就将大半的功劳,扣在了几乎没做啥的朱标身上。
这算是挠到了老朱的痒痒处,老朱对于朱标的宠爱,这特么的就是一个瞎子也他娘的看得见。
恨不得天下间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自己儿子。
别的不提,就东宫的那些班底,卧槽,直接就让自己麾下心腹去担任,这皇帝和储君居然是用同一套班子的。
简直就是闻所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