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臣以为太子的主张言之有理。若是我秦国能够有一年的时间,专门用于休养生息,整顿兵马,筹备粮草,一定会增加伐楚的胜算。”</p>
蒙武黑着脸,他站出来道,“大王,臣惭愧。太子所言句句金玉,只是这些道理并不是臣教的。”</p>
李信也是没有忍住,在朝堂上微微低头笑了。不是说太子善于体察旁人的心意吗,我看太子也不过如此。</p>
赵高也是一怔,不是说太子愿意在战场幕后负责粮草事宜吗,怎么在朝中又变了说辞。</p>
看着扶苏自信满满,似乎楚国就在他掌中。</p>
“楚国强大,实力未必输于昔日的赵国。如果用二十万兵马去攻打楚国,我相信都尉信可以为我秦国抢夺二十座城池回来。”</p>
“臣以为,趁着我秦军如今将士们士气正盛、人心鼓舞时,一鼓作气,可直捣楚国国都寿春。”</p>
“每一场真实的战争,带给我的都是受益无穷的经验。兵书上写的那些东西,实际上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整理后得来的东西。等我打完楚国,臣也可以写这些东西出来献给大王。”</p>
太子没有实战经验,说的再好那也是纸上谈兵,除非他能打胜仗回来。</p>
其实战争的较量,何尝不是心理的博弈。</p>
<div class="contentadv"> “战场上未必能够抢得先机的那一个才是赢家,有时候,越是能沉得住气的那个,静得下心来的那个,才是真正的赢家。”</p>
不得不说,秦王政十年如一日坚持这样标准的跪坐姿态,无论有大臣在还是没有大臣在,这个样子真的是英明神武,天潢贵胄之态。</p>
国尉今日也在朝会上,他就坐在武官之列的首座。</p>
而太子竟然提议让秦国休整一年。</p>
“以我秦国的情况,有君父这样的大王,朝中上下一心,以我秦国如今的国土面积、人力储备,我们秦国备战一年,抵得上楚国备战数年。”</p>
扶苏这些话,把秦国一众军功晋升崛起的庶族百姓们说的一愣一愣的。</p>
“臣以为,以太子的谋断,可以为中军之将。”</p>
攻打楚国,还得是看他李信的。</p>
“臣以为,欲速则不达。越是在这种楚国枕戈坐甲,严阵以待,急欲进攻我秦国的态势下,我们秦国越是要稳住心态。所谓,敌不动我不动。如果贸然比楚国先一步进攻,我秦国反而是中了楚国的奸计。”</p>
“臣对此反而为之深忧,那些潜藏在暗处,没有浮现出来的祸患,反而是最危险的。”</p>
现在好了,太子公然起了这个头,那他倒是要把那些许多早就想说但是没有机会的话都给说出来。</p>
“就算楚国有意偷袭,可是以我秦国的实力,攻伐楚国尚且有胜算,难道说防守就会逊色?”</p>
“当敌军要和我们玩博弈之术时,我们再反其道而行之,到时候我们抢先战机,反过来去偷袭他们。”</p>
现在看来,太子差的未免也太远了。</p>
“所以儿臣以为,接下来的时日,我秦国应该及时准备整顿兵马粮草。”</p>
缭便拱手作揖,“大王,这应该都是太子所领悟到的。臣也没有教导太子说过这样的话。兵法兵书,每本都不相同,但是所讲述的道理要义,却和太子讲的话异曲同工。”</p>
嬴政本来是想要给扶苏和李信公平竞争的机会的,但是没想到,他这一开口就不识趣。</p>
扶苏又道,“臣之所以向君父提出这样的建议,正是因为臣前往颍川郡回来后,在了解了我秦国新攻略下的他国城池治理的状况,于是臣对这些年我秦国逐步蚕食的楚国旧地治理情况做了个推测。”</p>
李信说的,同样有理有据。</p>
“但是,楚地一带,也留有不少旧日的楚国贵族,他们分散在各地。可是楚地东部一带,诸如南阳郡、南郡这些地方却从未发生过叛乱。”</p>
“太子,我曾经攻打过很多国家、应付过各种危局。我秦国攻打天下,并不是外人想的那么容易和顺利。如果真的有那么容易,那么我秦国早就把天下都打下来了。”</p>
太子一向文绉绉的,说起话来无不引经据典,今日谈论军事,却是话糙理不糙。</p>
恰恰相反,因为扶苏说的很中肯,有道理,所以虽然他讲的话逆着自己的心意,嬴政仍然是耐着性子去听。</p>
嬴政按着长剑。</p>
“而这需要时间。”</p>
大臣们闻言,立刻开始面面相觑。</p>
“但是以楚国腹地纵深,疆域风土地貌和中原诸国迥然不同的状况,李都尉怕是进得去楚国,夺得下城池,但是李都尉未必能够回得来,未必能让这些城池墙头换上我秦国的旗帜,把城头楚人的碑匾换成我秦国的文字。”</p>
居然和我争。</p>
感冒了,体力不支。今天睡了一天,还是没好,脑子晕晕乎乎的。</p>
下一章大概两小时后。</p>
(/92462/92462126/114802240.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