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1866年12月1日,在福建制船厂内,巨型潜艇的制造进入了最后阶段。工匠们紧张地忙碌着,最终装备的安装正趋近尾声。
这艘潜艇配备了三级动力系统,全长达到105米,宽度达到8米,水下排水量高达2500吨。
阳光透过船厂的高窗洒下,为这个场景增添一抹明亮,工匠们分工协作,有的操纵吊车,将重型设备缓缓安装在潜艇上,有的检查管路和电路的连接,确保一切完好无损。
最后一块钢铁板被焊接上,宛如巨兽的身躯愈发完整。巨型潜艇如同一艘黑色巨龙躺在船体上,等待属于它的时刻。
石达开亲临船厂,站在潜艇旁,凝视着这座巨大的舰艇,眼中闪烁着激动和期待,对国家工业技术的突破感到无比的骄傲。
随着最后一个螺丝的拧紧,工匠们掌声雷动,庆祝这艘巨型潜艇的制造完成。潜艇被缓缓移动到海岸边旁,准备进行下一步的重要环节——下水仪式。
下水仪式的现场布置庄严而隆重。红色绸带从船首开始向下延伸,象征着这艘潜艇即将拥抱蓝色的大海。
伴随着嘹亮的军乐声,国旗在风中飘扬。
工匠们围绕着潜艇,他们向石达开解释着三级动力系统、强大的排水量和高速性能。
每个部分的设计与装备都经过精心的考量,以确保潜艇在水下能够隐形威胁敌人。
下水仪式的关键时刻来临了,一个工匠在舷梯上迅速剪断红绸带,象征着潜艇自由航行的开始。
巨大的滑轮开始缓慢转动,绳索被拉紧,潜艇慢慢滑入水中。
随着水的涌入,潜艇逐渐浮起,波纹扩散开来。整个仪式现场爆发出欢呼声和掌声,工匠们兴奋地拥抱在一起,感受着这艘庄严而威武的巨型潜艇下水的时刻。
下水之后,潜艇在湛蓝的海面上安静地漂浮着。它将成为国家海军的力量之源,承载着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海洋秩序的使命。
配备的8个鱼雷发射管和10门火炮,它将是敌人的噩梦。
巨型潜艇下水了,面对海洋的无穷广阔,它将成为国家荣耀的象征,保卫国土的利剑。
没错,这个潜艇就是之前的提到的“鲲鹏”号,是目前最庞大、最先进的潜艇。
现在华夏领土大了,海军也需要进一步扩军,尤其是西边南印洋方面的军事力量比较薄弱,需要建立一支新的铁甲舰队。
蓝星1867年1月1日,石达开召集了各将领和海军专家开会,制定了组建新的铁甲舰队的详细计划,组建以“鲲鹏”号为主,“蛟龙”号和华夏护卫舰为辅的南印洋舰队。
接着,各军团指挥官下达了动员令,士兵们被召集到集结地点,他们身穿制服,整队列队,焕发出坚定的战斗意志。
军港里,各式各样的船只开始集结。华夏护卫舰、补给舰和潜艇等各种类型的战舰共计200多艘,排列整齐,如同一座坚不可摧的海上堡垒。
工匠们在舰船上忙碌着,进行最后的装备和武器安装,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强大的火力和装备整合到舰船上。
庄严的仪式开始了,士兵们高唱军歌,战舰的舷梯被放下,国旗在顶端缓缓升起,显露出国家的威严和力量。
指挥官发号施令,一艘又一艘战舰离开码头,舰队摆成整齐的编队,驶向在吉城里新建的海军基地(马六海峡附近)。
从空中看去,一片金属海洋展现在眼前,舰船的光芒反射在海面上,如同一道耀眼的光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