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图穷匕见,说出属于他的最终目的。</p>
他大张旗鼓地令外兵入京,最大的目的,就是矛盾公开化,让宦官与何进彻底撕破脸然后互相搏杀。</p>
他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一死一伤,甚至是两个势力同归于尽!</p>
到时候河间王进洛阳,已经没得选,只能与士族合作,这就是他的计划。</p>
他的叔叔袁隗,此时是与何进共领尚书事;他袁绍,是何进手下第一战将;他族弟袁术控制着皇宫中最重要的虎贲军。</p>
哪怕刘寒再不喜汝南袁氏,也得捏着鼻子认了。</p>
以后朝堂上,再想办法弄掉这个河间王,那大汉就是他袁家的!</p>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p>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何进刚下定决心要诛杀宦官,召外军入洛阳,没两天全洛阳都知道了。</p>
宦官当然也知道了,何进对他们动了杀心。</p>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既然何进不仁,那就休怪我等无义!”</p>
张让知道,一味地等河间王进京是不可能的,那是坐以待毙,不如殊死一搏!</p>
“何进虽少谋无断,可他背后那些大臣哪个不恨我们?若没他们煽动怂恿,何进怎敢于先帝灵前抢先立帝?我等再迟疑不动,危在旦夕。”</p>
中常侍达成一致,密谋着准备将何进诱入皇宫,诛杀在内。</p>
#</p>
何进召外兵入京、诛杀宦官的消息,传遍洛阳,忠于大汉的人都知道他出了昏招。</p>
先是曹操,急忙走进大将军府,只见袁绍和主簿陈琳(字孔璋)坐在何进的下方,想来也知道这主意出自袁绍之手。</p>
曹操行礼道:“曹操参见大将军!”</p>
何进示意曹操坐下,“嗯。”</p>
曹操:“大将军,扫除阉党易如反掌,何必多议?此事只要交一狱吏便足以胜任,何必召外兵进京?”</p>
何进招手示意曹操近前说话,“一狱吏足矣?”</p>
曹操:“一狱吏足矣!此事只须剪除元凶,何必非要尽数除之?如要杀尽,事必泄露,我料定其必败。”</p>
何进根本不相信曹操的话,“噢!我想起来了,孟德乃宦官之后,故而怀有私情。”</p>
曹操气愤地看向何进:“你!”</p>
何进抚须大笑:“哈哈哈…!”</p>
曹操气愤地一甩袖子走出了大将军府,何进如此昏聩,想来必然是袁绍在期间怂恿蛊惑,走到大将军府门外停下了脚步,不禁自言自语道:“乱天下者,必何进也!”</p>
除此之外,还有多人劝谏何进,切勿召外兵入洛阳,不然事态极有可能一发不可收拾。</p>
尚书侍郎郑泰便公开与何进说:“董卓强暴残忍,有无穷野心,若倚重他做朝政大事,将会放任他的凶暴和野心,必定会危害朝廷。明公是皇帝的外戚,有辅政大权,应当坚持由自己决断,诛除有罪的人,实在不适合以董卓作为援助。而且事情拖久了就会生变,窦武的事正是前车之鉴。”</p>
(郑泰(151年~191年),字公业,荥阳开封人,荥阳郑氏。)</p>
奈何,何进已经被完全洗脑,根本不听。</p>
董卓、王匡、桥瑁、丁原等一系列有实力的地方大员开始向洛阳跑步靠拢,东郡太守桥瑁屯成皋;丁原还火烧函谷关造声势要诛杀宦官;董卓一边跑一边上书:“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p>
董卓这个比喻很不恰当,他举例的这个赵鞅就是三家分晋的前传导演,这就好比一个姑娘大张旗鼓地声称我要像好太太潘金莲学习给丈夫熬药治病。</p>
#</p>
何进收到太后召他入宫的消息,也没多想,起身入宫。</p>
陈琳知道此时不容有一点意外,开口提醒道:“大将军!不可进宫。”</p>
何进不悦:“为何?”</p>
陈琳:“太后此诏,必是张让、赵忠之谋,将军切不可去啊!去必有祸。”</p>
何进不以为意,“笑话!我亲胞妹召我,有何祸事?”</p>
袁绍希望何进与宦官斗的两败俱伤,但不希望何进不明不白死了,至少死之前要把他利用价值榨干:“大将军矫诏召外兵入京,其谋已泄,其事已露,此时还能进宫吗?”</p>
曹操也跟着说道:“若要进宫面见太后,必先召张让、段珪等人出宫,然后可入。”</p>
何进:“此乃小儿之见也!我掌天下之权,十常侍又敢待我如何?”</p>
袁绍:“大将军一定要去,我等引甲护从,以防不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