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p>
朱元璋瞪大眼睛,老四直接给他整了个大活。</p>
宫内妇人要识字,让这些人净身?</p>
真想要教授妇女学识,就不能在白天公共场合教授是吗?</p>
朱元璋不理解,他记得宫中也有不少女官,她们就教授不了一些儒家学识?</p>
哦,原来还要教授小宦官识字!</p>
朱元璋恨恨的拍了下座椅,当真是把咱的叮嘱当作耳旁风是吧!</p>
他善于舞文弄墨再加上玩弄权术方面也比其余“只会”教书的阉人强上许多,很快就获得宣德帝的喜欢,叫他去侍奉皇太子朱祁镇读书。</p>
朱元璋眉头都皱起来了,宣德这个狗东西他怎么还如此喜欢重用宦官。</p>
他没把咱的话都记在心里呐!</p>
朱元璋火大,这才隔了几辈啊!</p>
重孙子都这样不拿祖制当回事。</p>
隔着更远的辈分,他们心里还有祖制吗?</p>
王振是北方人(山西人),与太皇太后同乡。</p>
相比于其他辅政之人,他还很年轻。</p>
朱祁镇年幼,敬畏王振,嘴里呼先生而不是名字。</p>
“啊?”</p>
朱元璋恨不得上去先给朱祁镇两巴掌,让他好好瞧瞧。</p>
堂堂天子跟一个阉人叫先生,你想让他当赵高是吧!</p>
王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便故作姿态,耍弄权术,去取得阁臣“三杨”等人的好感。</p>
朱祁镇与小宦官于宫庭内击球,“振至而止”。</p>
第二天,朱祁镇在阁中,王振跪奏曰:</p>
“先皇帝为一球子,几误天下,陛下复踵其好,如杜稷何!”</p>
他做出一副耿耿忠心的样子,感动得三杨叹:“宦官中,也是有当人的”。</p>
王振每次到内阁去传旨时,装得恭敬小心的样子。</p>
立阁外,不敢入,三杨呼入坐,以宠异之。</p>
但他暗地里却拚命勾结内外官僚,窃取权力。</p>
朱祁镇当皇帝后半年(宣德十年七月),太皇太后命王振偕文武大臣阅兵于朝阳门外,王振谎报其私党隆庆右卫指挥佥事纪广的骑射为第一,超擢为都督佥事。</p>
起先张太后对王振是存有戒心的。</p>
朱祁镇刚即位后的一天,张太后把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和尚书胡淡召到便殿,对朱祁镇说:</p>
“这五个大臣是先朝所简贻皇帝者,有行必与之计,非五人赞成不可行也。”</p>
接誊又把王振找来说:“汝侍皇帝起居多不律,今当赐汝死。”</p>
经过朱祁镇和在场的大臣们的请求,才宽免了王振,规定“此后不可令干国事也”。</p>
“啊?”</p>
朱元璋未曾想执行他祖制偏偏是后宫之主。</p>
而且看意思,后宫之主也并没有窃取权柄,只是在皇帝登基这件事上发表过看法。</p>
如此一来,倒是让朱元璋有些看重这个张氏。</p>
朱元璋也觉得张氏是有敲打他的意思,但总归是做了事情的。</p>
但王振善于察言观色,处处表现自己的忠心。</p>
正统四年,福建按察佥事廖谟杖死驿丞。</p>
驿丞是阁臣杨溥的乡里,而廖谟则是阁臣杨士奇的乡里。</p>
杨溥要为驿丞报仇,处廖谟以死刑,而杨士奇则庇护廖谟,以“因公杀人”论,“争议不决,请裁太后”。</p>
王振乘机对太后说:“二人皆挟乡故,抵命太重,因公太轻,宜对品降调。”</p>
太后从之,降谟同知。</p>
朱元璋叹了口气,乡党在打天下的时候非常有用,可是在治理天下的时候,又是掣肘。</p>
人不可能独善于所有关系之外。</p>
太后看他处理事情是那么“秉公无私”,也渐渐信任了他。</p>
皇宫大殿修建完成,朱祁镇大宴百官,根据明朝的礼制,宦者虽宠,不得预王庭宴。</p>
朱祁镇怕王振不高兴,派人去看他在千什么。</p>
来人发现王振正在那里大发脾气,自比为周公,说“周公辅成王,我独不可一坐乎!”</p>
朱祁镇连忙叫人打开东华门的中间大门,让王振来参加宴会,还没进门,在座的百官也赶忙起来迎谒。</p>
看到这一幕的朱元璋双眼有些迷离。</p>
真他娘的成赵高了是吧?</p>
就差没整一出指鹿为马。</p>
连皇帝都要怕一个宦官不高兴,这他娘的叫什么事啊!</p>
朱元璋恨不得脱下自己的鞋子,扔到巨幕上。</p>
此后,太皇太后张氏病故,最能控制王振的人死去,杨荣也先死了,杨士奇因为他儿子杀人被捕引咎辞职,就剩下年岁最大的杨溥势单力薄。</p>
王振由此无所顾忌。</p>
他迷信佛教,更喜欢钱。</p>
仅仅春夏两季就发卖了两万以上的度牒,搞得北京街头上布满了和尚道士。</p>
不仅如此,还公开卖官鬻爵,收受贿赂。</p>
搜刮来的钱财建造的府邸,富丽堂皇程度,不比皇宫差。</p>
王振站在后宫,亲眼看着宫人把朱元璋所立的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禁碑给除去了。</p>
朱元璋一下子就站起来了。</p>
看了那么多宦官专政,总算是寻到由头了。</p>
原来根子在这,如此光明正大的除去这事,简直是触碰到了朱元璋的底线了。</p>
他青筋暴露,恨不得把王振给千刀万剐处死,夷九族!</p>
饶是朱元璋如此气馁,可巨幕当中的王振自是大权独揽,广值私党。</p>
公侯勋戚都喊他为翁父。</p>
朱元璋又一屁股做了回去,这帮公侯勋贵的子孙也如此差劲呐!</p>
大明这是怎么了?</p>
哪还有开国时期,人人都奋勇杀敌,想要搏杀出一个名头来?</p>
明朝宦官专权,从王振始。</p>
朱元璋开始研究王振是怎么把大明权力给搞到手里的。</p>
首先,便是他建立了对皇帝的个人控制。</p>
王振曾是皇帝登基前的启蒙老师。</p>
后来,当年逾古稀的端庄的杨士奇负责朱祁镇学习经典的工作,并在讲课向新帝讲解国家和帝国的重大事情时。</p>
王振作为新帝的启蒙老师,继续施加影响对他进行控制,领这个儿童去观看更有兴趣的北京守军的训练场地。</p>
对幼小的皇帝来说,这个宦官依然不折不扣地是他的先生。</p>
其次,他需要盟友。</p>
这名司礼监的宦官能够争取到一批政治上的追随者,那些趋炎附势的官员都谄媚于他,还想给他当儿子。</p>
当太皇太后在世并能弄死他时,王振是谨慎行事的,并能假装听从资深大学士的意见。</p>
但她死后,他说服年迈的大学士们,不要积极参政而把起草诏令的沉重负担转给他人,企图是把内阁的职责集中在他自己之手。</p>
朝廷尊敬他,听从他,奉承他,主要是因为年轻的皇帝仍敬慕和尊重自己以前的老师。</p>
而且王振也比后面那几个宦官聪明,懂得怎么更好的控制皇帝。</p>
由此才能在大明上蹿下跳。</p>
宦官乱政的后果,朱元璋已经看了不止一次,但每次都让他极为生气。</p>
他明明已经做了那么多的安排,怎么这后世子孙都不听话!</p>
堂堂天子,竟然任由下面的宦官来代替天子行使权力,把大明上下搞得乌烟瘴气!</p>
他一个阉狗连驸马都敢弄死!</p>
真是岂有此理。</p>
朱元璋愤懑之情溢于言表。</p>
以前那些弄权的宦官,朱元璋都没见他们把自己立的石碑给去掉。</p>
如此一来,就算是后世皇宫再复立此禁碑,那跟司马懿在洛水放屁有什么区别?</p>
先前朱元璋对于宦官虽然有所防范,但并没有过于严苛,只不过是借机惩罚了一批宦官,让他们日日夜夜胆战心惊的,不敢不老实干活。</p>
为了以防万一,今后这宫里的宦官,怕是不能再有能进来的。</p>
更不能再让他们读书识字!</p>
(本章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