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焉是第一个提出设立州牧之人,然后他自己担任益州牧之后就当起了土皇帝,不听朝庭调遣,甚至连税赋都往朝廷交了。</p>
显然是心怀不轨。</p>
而且刘明作为后来者,有一定程度的上帝视角,刘焉父子正是想要趁着天下大乱在巴蜀之地自立,而他之所以选择益州,是听说此地有天子之气。</p>
所以刘焉所谋不小,只不过是后代太过废柴,一手好牌打得稀烂。</p>
刘明就是要借着调刘焉提任幽州牧的机会,试探一下,看看这个老小子是否愿意遵旨,如果抗命,就说明其铁了心要对抗朝廷,那么接下来就会被划入收拾对象。</p>
这时雒阳城外突然传来激烈的喊杀声,文武众臣不明所以,有的脸上露出疑惑之色,有的则吓得脸色煞白。</p>
今天就已经够吓人了,难道还有更刺激的?</p>
“众爱卿勿疑,这是朕派兵清剿袁家余孽而已,不必惊慌,静等佳音即可。”刘明回头看了看大臣们,笑道。</p>
众人忍不住窃窃私语。</p>
不少人感叹陛下算无疑策。</p>
经历了这一系列的事件,朝中很多已经离心的大臣,此刻内心再次热烈起来,这个朝廷还有救,江山社稷还能延续发展。</p>
他们看向刘明的背影,似乎觉得也高大了起来。</p>
……</p>
雒阳城外,高览、许攸率领着五千人陷入苦战。</p>
……</p>
事实上一个时辰前,天还没亮的时候,郭嘉便与黄忠、许褚率兵三千离开雒阳城。</p>
刚走出里许,黄忠边走边建议道:“奉孝先生,贼兵势大,我军人少,当用智取。”</p>
“如何智取?”郭嘉淡淡道。</p>
“可以让仲康在一险要之处设伏,黄某自去将叛军引入伏击圈,当可一举歼灭。”黄忠自信满满地道。</p>
许褚眼睛一亮,道:“好主意。”</p>
郭嘉摇了摇头,笑道:“计是好计,但是没有用对地方。”</p>
“还请先生解惑。”黄忠疑惑地问道。</p>
作为一名降将,他是极其想要多立些功劳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显然自己刚才的计谋无比精妙,又何来没用对地方之说?</p>
就连许褚也疑惑地看过来。</p>
“这招对付莽夫还行,不过听说叛军中还有一位姓许的谋主。”郭嘉道,“郭某对此人不太了解,不过既然可以当这个谋主,想来是不笨的。他们是后续跟进的队伍,他们能够进入雒阳的前提是袁绍带的先头部队按照先前的谋划顺利入城。</p>
“如果后续部队看到有一支官军拦截在前,对方至少是那个谋主肯定会想到,袁绍的先头部队失败了。那么不管面前这支官军人数是多是少,他们都会选择撤退,根本不会上当追赶,更不可能追到预设的伏击圈。明白吧。所以郭某说计是好计,但是没用对地方。”</p>
两人恍然大悟,看向郭嘉这位年轻人的眼神中多了几分敬佩。</p>
他们三人归顺到刘明麾下的时间相差不大,几乎是前后脚,都是刘明此次南征荆州时归顺的,都想立一番大功,甚至有相互较劲的势头。</p>
黄忠、许褚知道郭嘉是有些本事的,但是就军事而言,他俩自然是看不上郭嘉的,武将看不上文官很正常,正如文官看不上武将一样,何况郭嘉还是如此年轻,甚至还有些若不经风的模样。</p>
一个文弱书生帮着陛下处理些政务才是正事,如何会跑来指挥军队?</p>
他俩嘴上虽然不说,但是对此次行动以郭嘉为主颇为不忿。</p>
不过转念一想,陛下似乎一向很喜欢如此安排。</p>
在荆州之时,陛下就让吕布和张飞的骑兵听从文士戏志才的调度,取得不俗的战绩,直接打残了袁术援军,击溃了孙坚败兵。</p>
这都是天才,不能用正常的思维作对比,难道郭嘉也会有戏志才之能?</p>
不过现在,他们觉得这位年轻人是真的有两把刷子的。</p>
“那我们就趁其不备,直接从正面杀过去。”许褚一挥马鞭道,“许某可以提刀开路。”</p>
“仲康言之有理。”黄忠说道,“诚如奉孝先生所言,叛军看到官军必然心生惧意、无心恋战,正是我军大破敌军之时。”</p>
“正面破敌自然可行,但损失较大,不是最优方案。”郭嘉道,“兵者,诡道也。不如我们兵分两路,绕到叛军后面,叛军兵临城下发现前部军兵失败后,必然急于撤退,届时我等杀出,可以最小代价趁乱杀敌!不知二位以为如何?”</p>
“先生高见!”黄忠、许褚两人深表赞叹。</p>
当下官军让开主路,许褚领一半兵马从右边往后绕,黄忠与郭嘉领着另一半从左边往后绕。</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