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只能口述,说话的时候,还跟张安说了家里有两条狗,这是怕张安不注意,被狗咬到了。
根据老人的话,张安很快就找到了有三棵枣树的房子,扶着老人家慢慢的走进村。
<div class="contentadv"> “二舅,二舅,你这是怎么了?”
刚进到村里,张安他们就遇到有个人朝他们喊道,这声二舅喊的是张安扶着的老人家。
来人五十多岁的样子,肩上还扛着一把锄头,看着像是要去地里。
这人还行,尽管看着情况不对,还是先问了下老人家自己。
要是放在后世,早就扬起锄头向张安问罪了。
后世那个世道,即便你是好心,最后也能从你身上讹下来一块肉。
如果这老爷子放在后世,张安肯定不会去问的。
因为后世的他没钱,根本扶不起,这样的善事可不是说做就能做的。
也就是现在,民心还比较淳朴,张安自己也有些依仗,所以做事可以随心一些。
“德发,我去街上昏倒在路上咯,是这两娃子心肠好,把我送回来诶。”
老人家等到这个五十多岁的汉子凑上了,看了几眼才认出人来。
“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多得你们把二舅他老人家送转来,不然怕要老火咯。”
这个叫德发的汉子看样子也是个明事理的人,听到老人家的话之后,立马就跟张安作了个揖表示感谢。
“不用不用,我们还年轻受不得,还是先把老人家送回家去吧,他不大有精神。”
对方五十多岁的样子,看着比家里的老父亲还要大不少,张安跟苏颖自然不会受礼。
这汉子一听,马上把锄头放扔在路上,跟张安一起扶着老人家回去。
来到三棵枣树的院子,果然里面传出了两条黄毛土狗。
原本是想要开口吠叫的,可能是小虎它们经常挨着张安,所以张安沾染了些小虎它们的凶气。
这两只黄狗刚靠上来,立马就跳到一旁去,没敢开口狗叫。
刚回到家,旁边的寨邻围过来一起看,得知张安两人救了老人家,一群人都跟张安道着谢。
这是很正常的情况,在一个村里,如果有外人在的情况下,遇到这种事,大家都会帮忙感谢别人。
老人家家里没什么人在家,好像是出门下地去了,最后还是他们村里有个人帮忙跑去喊回来。
半个小时之后,老人的儿子媳妇才跑着赶回来。
回来看到自家老人正坐在椅子上没什么大问题,这才对着张安就要跪下去。
“谢谢,谢谢你们两个好心人,把我爸送回来。”
因为在回来的路上,他们都已经听村里人说了事情的原委。
农村人重礼,救命之恩没齿难忘,这还是救了父亲的命,下跪感谢一点都不过分。
张安一看,赶紧把他们扶着,没让他们跪下去。
毕竟刚才作揖他都没敢受,更何况现在还是下跪的大礼,根本受不起,要折寿的。
而且他救了老人家,压根没冲着感谢而来,只是为了做好事。
随后一家人将老人给扶到床上躺着,然后老人的儿媳妇也化了一碗糖水端了过去。
糖水在现在这个年代的农村来说,已经能够代表着一种好东西,只有生病受伤在床的时候才能喝到。
最后老人家里的儿媳妇还有几个后辈在床边服侍,几个儿子在外面在外面陪着张安两人。
“小幺弟你们是哪个村子的,竟然多承了你们,要不然我们家老汉可能要在外面没了。”
张安老伯老伯的喊习惯了,所以他这几个儿子虽然看着张安年轻,但也以同辈相称。
“我叫张安,是长箐的,这是我媳妇,这种事咱们附近的人看到了肯定会伸把手的。”
这时候张安才想起,自己还没跟人家介绍自己,实属有些失礼。
相互介绍一番,张安对这一家子才算有些了解。
老人名叫杨庆发,他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叫杨志全,是刚刚进门就要给张安磕头那位。
现在带头跟张安说话的是大儿子,叫杨志和。
杨庆发老人是给小儿子杨志全家里照顾,因为大儿子杨志和分到了老太太。
只不过老太太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老走。
当然了,分开赡养归分开赡养,但老人出什么事情,他们都得一起负责。
这种事情,在农村比较常见。
他们家这种只有两个孩子的,还比较好解决。
诸如一些家里有四五个五六个孩子的,那争家产和推责任的时候可精彩了。
“对了,我有些话想跟你们几位说一下,说完我就走了。”
刚才老人在场,有些话张安不大方便说,这会儿在院子外面,张安准备临走之前,还是跟他们都说一下。
“那不得行,虽然不远,但你们怎么都得吃顿饭再走。”
听到张安要走,他们都没让张安说话,就开口留客。
毕竟张安这种贵客,不招待人家吃顿饭就放人家走了,不是待客之道。
“真不用客气,目前还是照顾好老人家为先,今天我给他搭了下脉,发现杨老先生已经没多少生机了,一副绝脉之象,相信你们也能看得出来,他老人大限快到了,有些事情需要提早准备。”
本来这事不是张安该开口的,毕竟他是个外人,介入人家家事不好。
但他想了很久,才决定开口,因为今天老人在车上的时候说过。
他之所以出门,是因为他感觉得自己大限要到了,没剩多少时间。
但家里没人给准备老衣,所以他想上街找个裁缝帮他准备一身,所以才晕倒在半路上。
所以张安也没管他们家人会不会怪自己,还是开口提醒了一声。
“这段时间他老人家身体突然就变差了,我们还以为换季节了老病复发呢,所以也没注意到这些。”
原来,杨老爷子之前是一个很健朗的老人家,只是最近这几个月身体好像不太好,就跟生了病一样。
“要不然也不可能留他在家里,没人看着才出今天的事情。”
“谢谢你张安兄弟,是我们当孩子的没想到,才让他老人家不安心,这些事情我们会尽早准备。”
两兄弟也没怪张安说这话,毕竟不管是真还是假,人家开这个口也是好意。
而且老人家的身后事,不论是老木,还是老衣这种,都是提前准备好的。
不然事到临头再去准备可就难了,就算找到,大概率不合适。
所以很多老人在还没走之前,就已经开始准备自己的老家和其他东西,是有道理的。
张安也不管这番言论是真是假,张安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剩下的就看他们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