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章,微微眯眸看着桌面上的文件。
去年秋天,为了让袁世凯恢复帝制,陆建章在西安物色文人写全进,并令各县旅省人士冒充各县代表签名。同年12月,袁世凯称帝,而他,陆建章因全进有功而被册封为一等伯爵。
“同盟会。”
陆建章眼睛一直盯着手上的文件,嘴角的弧度却甚是诡异,那两撇小胡子,显得如此穷凶极恶。
同盟会真是好大的胆子,居然赶在他陆建章的地盘上聚会,商量拟定反对袁世凯,去除陆建章的武装起义,真是好大的胆子。
凡是有触与他的利益的人,就是敌人,敌人,只有一个用处,也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消灭,坚决的消灭,没有任何理由。
时间飞快,大家的疲惫早已被吴佩孚的几句“奶奶熊的”彻底的打压了回去,虽然大家依旧精神麻木的在翻阅着各式各样的资料记载,但是因为至此尚未曾发现一丝一毫有关《尘州图》的记载,所以大家其实从心理上认为,这是徒劳无功的,而且是毫无意义,虽然他们不敢说出这样的话,但是从他们的情绪中,还是能够感觉到他们想要表达却又不好表达的意思的。
其实说实话,数日昂现在吴佩孚还坐在那里,“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翻阅着不同的记载,但是说实话,他其实也早已经失去希望了,但是他却又不甘心自己浪费了这场的时间所得到的竟然是这样无用的东西,同时他也不希望自己被下属当场一个没有智慧的人,野、蛮的,不懂得改变方式方法的家伙,所以为了自己的名誉,以及自己所谓的理念,吴佩孚还是决定,在坚持坚持,坚持到自己真的认为需要放弃的时候。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了,夜色落幕,晨光流动,大家的精神随着晨光的出现,而变得更为衰弱了,其实对于军人来说,啊哟是红我让他们坚守在阵地上,不要说一天一夜,就是十天十夜,也是无所谓的,或许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处于紧张的状态,亦或者是或不排除他们其中有些人享受战争的“美好”,所以他们能够为了自己的爱好而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同时将自己的潜力完全的激发出赖。
但是,这毕竟只是针对于在战场上的时候,而不是让这些大马金刀的军人堆在这样的一间办公室,然后通宵达旦的翻阅着枯燥无味的县志、古籍记载,当然了,说是枯燥无味的东西,但是这其中有些记载的故事还是非常有趣的,就好像是尘州图所写的那样,奇奇怪怪,奇幻色彩的故事记载,或许哦能引起有些人的兴趣,但是这只是暂时的,当他们将自己的兴趣点大染了了之后,在想要借着这样的奇幻故事来挑起自己的精神,可是非常遗憾的是,纳西奇幻的故事记载,实在是太少了,断断续续,而且根本就毫无规律所言,所以他们有的人看过了两三本记载之后,才能够再次阅读到这样的个故事,当然了,虽然这样的故事能够暂时性的挑起他们的兴趣,但是这绝不表示仅仅用这样的个故事的可阅读性来使得这些军人们能够保持精神状态,这是非常困难的,或者说,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吴佩孚虽然找到了突破的口径,但是另一边,据守北洋第三炮兵关阵地,进退两难的王文华,此时却要面对非常尴尬的局面,如他所想的那样,在蔡锷得到了他的讯息之后,认可并且同意了他的想法,但是却告诉他,如果需要其他护国军部队的协同的话,那么他就自己去联系就好了,只要在不影响大局势的情况下,那么很多事情就是不需要向他询问申请的。
这样的回答看似给了王文华极大的信任,可是实际上这就等同于没有任何结论的废话一样,因为什么叫做“不影响大局势的情况下”那?这是一个非常笼统且异常没有核心的回答,所以虽然看起来,这是蔡锷对于王文华的信任,可是实际上,这不过就是蔡锷的一种推脱的方式罢了,当然了,或许这样的理解不够准确,但是绝不会是错误的理解,毕竟王文华也是从底层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位置上,所以他对于这样的事情,还是非常的能够理解的,拥兵自重,私下勾结,稀释上峰权力的事情,是经常出现的,也就是蔡锷这般的回答,其实要是万一蔡锷直接应允他的话,并且给予他所能进到的最大的帮助的话,或许哦那个时候,王文华还真的就不干轻易的接受那,毕竟,太容易得来的,哪怕是同心同德的情况下,都不会叫人受之安稳的。
所以现在王文华要做的就是先向戴戡发电,向他借来熊其勋的一部护国军,亦或者是熊其勋的部分护国军,不然的话,就算是让他与刘云峰交流,他也是没有底气的,毕竟现在他手中所掌控的军队虽然在质量上能够与北洋军抗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北洋军一些,但是在军队的数量上,以及武器装备,弹药储备上,却是毫无优势的,其实情况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
最开始的时候,阻击护国军的北洋军,实际上在武器装备上并没有护国军的装备先进,同时也无法达到某一些特定情况下护国军所拥有的强力火力的,之前就说过,护国军的前身,也就是当护国军还没有组建,还处在滇军的时候,滇军的武器装备就是优先于全国军队装备的,因为滇军的武器装备不是一个人,一代人积攒下来的,虽然这是一个还需要拿着国家八十万每年补助的穷地方,但是多少代官员的经营之下,胡国军在武器装备上,还是艰难的做到了领先全国军队水平线的,当然了,这不能表示什么,但是依旧能够从中看到一些端倪。
蔡锷、张凤翙,还有许许多多向他们这样的将军,官员,就是这样的,虽然他们中间只有少部分人,是真的为了权与利而跳入到这个全套的,实际上他们更多的人,在明白原委的情况下,还会毅然决然的这么做,实际上不过就是为了保命罢了,比如蔡锷,比如张凤翙。
蔡锷被袁世凯召集进京之前,他官居云南都督,统挟整个云南的军政大权,也会只能是因为如此,他得到了一个“云南王”的称号;蔡锷,也就是整个云南政、治与军事系统的核心,当他离开云南走上了前往北、京的路途之后,那么也就相当于一下子将和整个个云南的真正核心给挖了出来,这样一来的话,也就等同于,暂时性的将云南的局势搁置在了自生自灭之地,当然了,这也并不准确,而且实际意义上来看,也不单单是这么浅显的,但是无论如何,如果蔡锷离开云南之后,再没有合适的,新的领导者来到云南主掌军政大权的情况下,那么云南也就相当于所谓的“三不管”任由自生自灭的情况了。
袁世凯当时虽然费劲了周折,才把握了蔡锷的秉性,从而使得他顺利的离开云南,前往北、京,但是实际上袁世凯那个时候一心只是想要集权,所以他并没有考虑到云南的局势,以及暂时性的,能够安稳接替蔡锷位置的人,说起来,其实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至少从军、政二字上来看,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那就是蔡锷到京之后,听闻了这件事,便主动地要求袁世凯罢免自己云南都督的位置,理由是自己身在北、京,已然无法顾及到云南的大事小情,所以如果自己还是挂着云南都督的头衔的话,那么第一是名不正而言不顺,其二也是对云南全省百姓的不负责任,都知道云南是一个困难的地方,所以那里每一天都会有非常多的事务需要处理,积压的话,恐怕会非常的麻烦,所以蔡锷等同于是自己辞去了云南都督的位置,当然了,这也可以看出蔡锷这个人的智慧,懂得如何的保护自己,同时也展现了他过人的情商。
其实也正是因为如此,蔡锷在京的时候,袁世凯才会对他如此礼遇,而且他这个人怎么说那,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说句不好听的吧,蔡锷在处理事情上,就好像是一条泥鳅那样,滑不留手的,再加上他自身的名誉威望与能力,以及蒋百里、杨度,甚至于包括袁克定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同窗的抬举,所以他在北、京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但是也算是如鱼得水,至少生活上还是非常不错的。
将自己的权利拿出来,买好别人,买好自己的上司,这不算是能耐,或者说不算是难的的本事,因为一些在上层游历惯了的人,在一定的时刻或许哦都能做的出来,但是真正值得称赞的就是,蔡锷之后的行为,他向袁世凯表明里,自己这么做的目的,也就是希望袁世凯和唐继尧都能念着自己的好,然后在适时的时候,给予自己帮助亦或者是提携。把事情做在明处!
本来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