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波针锋相对的大决战,要说李世民制定的是战略,那屈突通玩的就是计谋了。
大家的第一目标不同,对应的手段自然也不一样。但其实对于如何营救李安远和刘弘基,李世民也是有定计的。
很简单。
干掉薛举,进占陇西,逼降薛仁杲。那两人自然也就救出来了。
但屈突通却觉得不太稳妥。
真要是大破敌军,当着人家儿子的面揍老子,那城内的薛仁杲再恼羞成怒把那两个货给砍了怎么办?
本着有机会要先救人,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先救人的原则,在不干扰李世民大计划的前提下,他便许了粱胡郎的诈降之计。
没错,趁乱混进城内,伺机营救两人的主意,其实是粱胡郎想出来的。
他也确实有这个先都不算太友好,却正顺了侧翼骑兵的羽箭方位。
屈突通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营地西面火起,却没法派人救援。
“去把拒马和那些泥土麻袋都搬来,在辕门之内再设一道防线!”
唐营之内的士兵奔走呼喝,不断堵住各处即将出现的窟窿。他本人则是不避箭矢,登上一处瞭望台举旗督战。
眼下还只是他这边开战,无论是暗处的李世民还是城南的李靖都在冷眼旁观。
同样的,还不到火候。
眼看着有敌军砍开了寨墙,与刘纲所部的战营自缺口拼杀,老将军便叹了口气:
“但愿别太晚!”
兵书有云,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这话不是孙子说的,而是出自《左传》,描述的是一千三百年前的齐鲁长勺之战。也是某杠精初中时就学过的《曹刿论战》。
不提后者大概率已经把全篇课文都忘干净了,但李世民却觉得曹刿的见解很是精辟独到,直指决定一场战争胜败的关键:出战时机的把握。
这就注定了,他不会出现的太早。
咋也得等秦军的士气体力都“竭”了再说。
第一波进攻,从,待
见到前者瞪过去的眼神,便恨恨的一跺脚,抱拳应喏。
然而他走后不久,却听东南面喊杀声起,似乎是李靖那边也开始了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