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刘诚看起来似乎远不如他同僚李莲英来的跋扈,大概是因为跟了光绪小皇帝的缘故吧,进来时候就颇为恭敬,见秦铠赏了银子,态度更是恭敬,秦大总督还没问呢,就主动说了,因为皇帝下午召见,所以按照规矩,过了12点就应该去候着了,不过秦大总督吃好饭在去,也不妨。
秦铠一头黑线,这去见下小皇帝倒还听受罪的,赶忙扫荡了饭菜,跟着一起进宫,等到了宫里,翁同龢却是早到了,远远就冲着秦铠招手,在总管太监刘诚的引路下直奔后廷交泰殿。
等到了这边,除了侍卫外,偌大一个交泰殿却是空无一人,翁同龢倒是跟主人似的让秦铠在一旁小坐,匆匆跟着刘诚进去了,等了片刻,小皇帝昂首挺胸在翁同龢的陪同下出来了,刘诚在一旁小心侍候着。
秦铠倒是一头冷汗,这翁同龢自己倒是能估摸出他的大概心思,这位准保是要推小皇帝上位的,但是这个大内总管刘诚……实在是不知道底细,自己说话可得当心了!
刚要行礼,小皇帝倒是挺客气,“秦总督免礼,赐座!”
不过想到这该死的太监,也不知道是不是眼线,秦铠装模作样还是行了大礼,然后故作乐滋滋的在右侧位置坐好,翁同稣坐了左侧尊位,这厮的帝师当的还是挺滋润的,抬头看小皇帝,几年不见倒确实是大了不少,不过不到15岁的娃娃,后世也就刚念完初中吧,指望他来施行新政,还真是个痴心妄想之举。
翁同龢在一旁先开口了,“皇上,秦大人此番来,带来了一台机器车,据秦大人说,这玩意就是西洋也是稀罕货!”
小皇帝现在正处在一种寻求独立的时期,而这位帝师翁同龢整天在他耳边叨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道理,所以对于最近自己要亲政的议题十分有兴趣,因为按照老师的说法,皇帝亲政后,就能把读书读到的东西辅助实践了!
这对于当了十几年木偶的小皇帝来说,无疑是一种无法抵抗的诱惑,可以说,小皇帝有想法。不过付诸实施的,却是小皇帝的老师,而秦铠无疑就是背后的推手,此刻听到秦铠进京送来新玩意。这不免起了童心,追问道:“秦总督,那是个什么东西?”
秦铠自然知道,这种议题最容易拉近距离,马上笑着答道。“皇上,这是一种烧油的机器,消耗汽油,有三个轮子,可以在大路上随意开动,日后,这种机器将会替代马车,可以代步!”
这议题要扯蛋,秦铠足可以扯上一天,一番谈论后。光绪皇帝倒是兴致颇高,旁边翁同龢看看时机差不多了,便主动把问题抛了出来,“皇上,你明年就要亲政了,到时候这国家大事,可不得亲自操心嘛,这方面秦总督可是行家,两广税赋这两年都增加了4成有余!”
说道正事了,光绪倒是恢复了本来一副严肃的模样。一本正经的问道:“秦总督,我看过你写的《帝国之崛起》的小册子,深有感悟,拟在亲政之后将工商、矿产业予以推广。你可有什么建议嘛?”
秦铠听得也是一阵郁闷,这戊戌变法貌似得要十几年之后吧,我也没干啥啊,这光绪小皇帝怎么现在就提出要干着干那了,不过这两样可不是实行,除非让大官僚来干。在清末还有可能成点事,若是光指望发一个诏书,就算维新了,那还真是做梦啊。
不过这事情上,自己倒是可以推波助澜,“皇上圣明,泰西诸列强争霸全球,靠的就是工商,我朝百姓百倍于泰西列强,若能推进工商,则国富而民强!”
国富,大清是够富了,不过富了之后只是一头更胖的待宰之猪而已……秦铠嘴巴夸夸其谈,心底却是另外一番感慨,这小皇帝虽然算是饱读书了,而且对西方的书籍也颇多涉猎,不过他所读书的内容根本救不了这个腐朽之际的旧世界。
烂到根子的旧世界,除了彻底的革命,别无前途,他若是想这么干,那几百万满族人就第一个不满意,而且满清贵族正是这个腐朽帝国身上最严重的寄生病,都治愈不了的毒瘤,所以,任何一种变法,都是毫无悬疑的失败。
“秦总督在两广经营颇有业绩,老师说,日后若有新政可让你在两广率先实施,不知你意下如何?”小皇帝问题一个接一个,说话间眼睛却盯着翁同龢,秦铠一眼就明白了,这不都是老翁自编自演的把戏嘛,小皇帝哪能想得到这么多东西。
“皇上,此事毫无问题,若是皇上需要,下官可以向您推荐一些难得的人才!”秦铠笑眯眯的一口应下,顺便琢磨着把康南海这个无聊的家伙给出送掉,顺便还能在宫里安插几个眼线,这机会可是难得的很啊。
小皇帝显然很满意秦铠的态度,满意的点点头,又问道:“秦大人,听说你精于练兵,粤军五镇都是精锐之师,老师向我建议,调两广兵马进京检阅,不知道是否可以?”
这馊主意……秦铠不禁暗骂翁同龢,怪不得这厮历史上成不了事情,这调兵进京有这么明目张胆的嘛,要是那样,估摸着兵刚出广州,这边西宫慈禧就要下手了,你丫一个皇帝吃饱了没事去检阅南方来的军队,有这么蹩脚的理由嘛。
他故作沉思状,然后非常严肃的答道,“皇上,这恐怕不和祖制,大清律规定,各省八旗、绿营非应诏不得进入京畿,而且,若是陛下招外军入京,恐怕引人猜忌,反倒是不美了!我倒是有两法启奏,一快一慢,一则可在京师遴选可靠子弟,编练新军,二则是在廊坊囤兵,以兴办新军校之名。”
小皇帝虽感前面的法子不好,不过对于秦铠所提意见,却是不明就里,原来这位根本没意识到,自己亲政的问题上,面临着多大的考验,小皇帝这么做,一多半是翁同龢的主意,恐怕只是想掌握一直听命于自己的军队而已,至于要如何用这军队,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根本没仔细考虑过。
翁同稣立刻替小皇帝作出了选择,“皇上,我看选在廊坊不错!”
小皇帝正没主见的时候,听到老师这么说,立刻点头同意,这廊坊距离北京路程不远,历来是进京城的要道。
翁同龢听到秦铠答应出兵,仿佛一切事情都已经解决了,他完全没仔细考虑一下,即便秦铠的兵马到了廊坊,又该如何进城护卫皇宫,这京城禁军可都掌控在九门提督的手里,至于白天许庚身去打听消息,这种事情上要个准信可不容易。
在秦铠的暗示下,翁同龢答应尽快将设立廊坊新军学校的诏令给予落实,而秦铠则另外要求在出兵前一定要有密诏,这一点也得到了翁同龢的确认,次日,秦铠不再犹豫,低调的陪同已经告病的左宗棠离开北京城。
山雨欲来风满楼……(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