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一份来自大风集团的部分研发清单出现在了网上。
iPhone 2G曝光的研发费用是1.5亿米元,毕竟iPhone 2G没有自主芯片,没有自主屏幕,没有自主电池,研发基本都在系统上和外形上,所以不像几年后的苹果每年研发费用几百亿,因为一旦开始研发芯片就是个无底洞了。
所以iPhone 2G还真没花苹果多少钱,而大风集团公开了在鸿蒙手机上的研发费用,鸿蒙系统的研发,前前后后花了35亿软妹币,这还没算上孟谦为这个系统省下了多少钱。
鸿蒙架构的研发,差不多花了20亿软妹币,这还不包括在cell项目中的投入,毕竟架构从cell项目里抽取了很多便利。
而且,这20亿仅仅只是架构研发费用,属于软件上的活,研发费用基本都花在人力成本上了,手机芯片的生产才是最烧钱的主,根据大风集团给出的清单,花了100亿软妹币的研发费用,流片失败了三次。
至于山海系统,就像微软一样,大风集团也是每年都有一笔充足的研发投入,最近两年分别是30亿和20亿软妹币。
大风集团的清单上没有把每一项研发费用都写的很清楚,就是把主要的一些产品和技术研发写了一下,然后网友们算了笔账,如果考虑汇率的问题,那大风集团的研发投入跟微软英特尔这种企业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如果考虑到人力成本的问题,其实差距并不大。
网友们更多的关注点在研发费用上,得出了大风集团的成功源自研发的结论。
可同样做企业的那些企业家们,关注点就不仅仅是研发费用了,而是在于大风集团的研发资金利用率上,如果考虑这个问题的话,大风集团简直就是变态。
不管多么庞大的企业,每年都会有决策错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且事实上,错误的决策占比是很高的,比如微软一年拿出100亿米元养10个项目,能成功七八个不?事实是,越大的企业越容易把钱砸到失败的项目上,这就是马沄那句花钱比赚钱难的意思,企业大到一定程度真的是这样。
所以100亿米元投进去全部打水漂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再加上会有很多长期研发项目,比如量子技术,比如半导体的攻坚,可能每年一百亿两百亿的砸,但五六年之后或许只能看到一点点水花,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一家企业一年搞个300亿的研发费用,真正能产生结果的研发投入可能就50亿,能达到这个成绩都已经很不错了,因为这50亿研发成功带来的效益往往会超过300亿,是这么个情况。
但当全球企业家开始帮大风集团算账的时候突然发现不对劲了,大风集团销售额才3000亿,一年赚多少钱?就算赚1000亿吧,他手里的几个核心项目,芯片,系统,液晶屏搞一搞,几百亿就出去了,每年还要收购扩张,也没什么钱搞别的了啊?
所以大风集团的研发失败项目占比是多少?没有失败的么?而且为什么大风集团只要投入大资金搞的研发项目,好像都很成功?而且动不动就是划时代的产品...
大风集团好像总能把钱花在最正确的方向上,见了鬼了啊这是,完全是不可理解的。
对正常的企业家来说都有点无法理解,除非大风集团对未来有超强的把控能力,但大家还是不可能往孟谦是重生者这个方向上想,因为实在太扯了,这个时候大家的想法就是,大风集团真正牛逼的地方,是在眼光上,或者说,运气?反正,很神奇就完了。
米国甚至有媒体直接称大风集团为一家拥有神秘东方力量的企业...
随着这样的舆论开始发酵,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投资者,甚至是政客都开始对孟谦感兴趣,对大风集团感兴趣,很多时候,越神秘越让人感兴趣。
一家又能把控准未来方向,又注重研发的公司,谁不在意呢。
而伴随着大风集团因为研发的事情又火了一把,还有一些人意识到了另外一件事情。
就比如此时的燕京,张树新跟马沄正在一起谈合作的事情,两人看着网上关于大风集团的报道,张树新不由说道,“你有没有感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孟谦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