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云晓得,豆腐店没了原料得关门大吉,到了**月那时候天气渐冷,买豆腐的人也少了许多。
而林巧云的黄豆,于豆腐店来说,便是一场及时雨。
豆子过秤,总共一百斤,明码实价上的收购,林巧云能得到一千文,也就是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足够一个普通农户生活半年,买下半亩田地,绝对的大收入。
豆腐店孙豆子夫妇两人一合计,“秦家嫂子,你看这手头还有多少豆子,我们全买了成不?”孙豆子人长得矮小,心眼却精明,一眼就看出林巧云手头不止这点货。
林巧云故作思考。
孙豆子暗暗搓了搓手,咬牙继续道:“要不,这每一斤黄豆我们再加一文钱的价格?”一斤黄豆十一文钱,绝对的有市无价,也是他最后的底线。
林巧云却是笑了,摇着头,“我只是有一事不明,一百斤黄豆足够作出几百斤豆腐,也能撑到七八月份,为何还要再买?”既然孙豆子敢跟她开口,她也不介意探寻,若是对方肯透个底细,兴许她会考虑。
孙豆子犹豫不肯说,林巧云转身便要走,后头孙豆子媳妇杨氏拦住她,一拍大腿,“哎,也不瞒嫂子,我们这豆腐店夏天光顾人多,黄豆缺货,冬天有豆子,客人却少了。这会儿有了豆子能经营,冬天都得撑不下去。这店是我男人祖传的,舍不得放下,我们也寻思着多做点卖给附近的酒楼,冬天也好找个固定货源。”
说完,孙豆子抓着头丧气,“都怪我没本事,家中基业,祖传的手法都了我这一代,全都白费了啊。”
杨氏却不赞同,“这怪不得你,附近吃食多了,不比从前,别人有了选择,自然买豆腐的人便少了。”
夫妻之间的对话落在林巧云的耳中,她对杨氏的见解表示认同,也明白子孙守护基业那份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