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残暴虐,极擅杀伐的万摩师叔碑前,陶潜浮想联翩。</p>
虽然借着观摩这位可怕师叔生平,解了心中疑惑,但由此又生了不少问题。</p>
比如,那上品锤炼法,究竟是何等模样?</p>
即便炼出来了,又有何稀奇?道途会更顺遂?</p>
其余二法,便无法得道么?</p>
要如何判断哪一种法,最适合自己呢?</p>
陶潜想着这些,同时继续循着灵感,往下一尊灵碑去。</p>
偶尔往身后瞥去,白隐仙姑仍自在那云雾中睡的极香极香,好似完全不在意陶潜是否会异化堕落,只当他不存在。</p>
不多时,陶潜又站在一尊黑漆漆灵碑前。</p>
绝仙令一晃,光影文字再次浮现。</p>
这次出现的竟是位童子,人族模样,头戴圆角道士帽,身披藏青圆角帔,脚上也是青色圆头鞋,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他所穿着的一件五铢服,如烟如雾,宝光轻盈,真个非凡俗可比,宛若是道门天尊身侧仙童。</p>
尽管出现在这灵碑上,意味着他大概率已是异化堕落,最后死于绝争。</p>
但只这形象,已让人不论如何都生不出恶感来。</p>
“沈元宝,灵宝宗长老,号五铢童子,洞玄境修为。”</p>
“本为人族,天赋才情皆是上等,乃是天生的修道种子,在其幼时便有近古异宝【五铢仙钱】来投,后拜入灵宝宗一位二代祖师门下,得其指点,以五铢仙钱为源,筑得特殊道基,蜕凡之时,悟得多种神通,且得了极特殊的天赋聚宝道体。”</p>
“其道体有聚宝之能,由此道途变得极为顺遂,无灾无难便修至洞玄。”</p>
“本有更高可能,然成也聚宝,死也聚宝。”</p>
“某日童子神游天外,遭一域外异宝侵袭,异化堕落,道途无望矣。”</p>
果然,新的灵碑主同样也出现了道基字眼。</p>
虽然文字信息不多,但也足够让陶潜生出最基本的判断:</p>
“这位五铢师叔,似乎用的的下品锤炼法【以异物筑基】。”</p>
“可是听来,也很强大的样子。”</p>
动念中,陶潜已是探出手掌摁上灵碑。</p>
有过万摩师叔这第一例,后面的流程也就不陌生了。</p>
五铢童子的光影扑来,志述与诸多景象同时炸裂迸发,陶潜一边瞧着,一边打着冷颤。</p>
又可豁免后,陶潜开始加速。</p>
又是数个时辰过去,他看到了自己想知晓的隐秘信息。</p>
相比万摩师叔的坎坷经历,五铢师叔却是幸福太多了。</p>
“五铢师叔天赋极高,没修道就有近古异宝来投靠,加上又拜了一位二代祖师,绝对的人生赢家。”</p>
“别人还在蒙学时,这位师叔已经筑基了,还是用一件仙宝筑的,真个是人比人气死人,更气人的是他筑基后,得了聚宝道体。”</p>
“这道体神奇之处在于,不论何时何地,他都可能捡到宝贝,或者有宝贝莫名破空而来,只为投他。”</p>
“旁的修士,为了些宝贝要打生打死,他却完全用不着,修到洞玄境所需资粮,都是他自己捡拾来的。”</p>
“直至有一次他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跑去域外神游,照例引来了宝贝,只是域外的宝贝多半带着剧毒,终是要了这位师叔的性命去。”</p>
陶潜感叹完时,脑海中模模糊糊,莫名生出一个猜测来。</p>
虽然这锤炼筑基三法,明面上分出了上中下品。</p>
但好似,也并无太大差别。</p>
不论用了哪一种,都可筑基成功,似也不影响道途,毕竟会出现在这灵碑上的,某种程度上都算是死人了。</p>
“万摩师叔取中法,以天兆异象【杀星降世】锤炼道基,晋入蜕凡。最终修至洞玄大圆满。”</p>
“五铢师叔用下法,以近古异宝【五铢仙钱】锤炼道基,也成功晋入蜕凡,若不是生了意外,或许连极乐境也不是难事。”</p>
“或许,哪一种法不重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p>
陶潜一边猜测,一边脚步再次挪动。</p>
当他站在第三尊灵碑面前时,脑海中的灵感预兆也到达最浓烈处。</p>
陶潜隐隐明悟,因为人道气运、太上灵宝身、先天灵机感应等等,他偶发的心血来潮,实际上是促使他遇上一些好处机缘,未必就是书册宝贝之类,也有可能是一些与道途、修为相关的遭遇经历等等。</p>
如今看来,第三碑很是重要?</p>
动念中,陶潜取出绝仙令又晃了晃。</p>
幽光闪烁中,新的光影文字便也跳跃而出。</p>
陶潜仍旧习惯性看向影像,很出乎意料的是,这回浮现出的人影异常灵动。</p>
这是一位着黑色道袍,黑发黑髯的中年道人,负手而立,一双眼眸好似可以窥破任何人的心灵思绪,给陶潜的感觉竟是莫名与“百禽子”有些类似,只是在陶潜看来,这位师长明显比百禽子要可怕的样子。</p>
明明眼前这是一道影子,非真人本相。</p>
但陶潜瞧他时,仍旧有一种是在对视之感。</p>
身侧,较之前数次都要多得多的碑文跃出:</p>
“秦佼,灵宝宗长老,号无相真人,极乐境。”</p>
“曾是千年门阀秦氏族人,因天赋、长相等等俱都平凡,加上一些其他缘由,在秦家饱受欺凌,甚至不被允许修炼秦氏家传秘法,只靠着从集市淘来的灵宝基础法修炼,在其三十岁时破入筑基境。”</p>
“本该前往灵宝山门,然其遭族人所阻,空耗十年岁月。”</p>
“此十年中,他遭大难小难不知凡几,屡次徘徊于生死之间,反倒将道基磨炼的愈加圆满。”</p>
“直至某一日一位二代祖师前往秦家做客,瞧出他的底细,暗授法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