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倒是还好,打从出院以后,每天下午都习惯性地睡上一小觉。
禾薇旁的也没多说,端了盆温热水过来,细心地给老太太洗脸擦手,完了觉得有点干,还给抹了点防冻防裂的老式雪花膏,然后劝扶着送她去了睡房。
“奶,你歇个午觉,醒来我再给你煮米浆,这回咱不喝红豆大米了,喝黑豆黑米黑芝麻的,喝了能让人头发乌黑。”
“好好好。”老太太被她哄得心里熨帖,午饭时的糟心事暂时也散了个七七八八,由小孙囡伺候着脱掉棉服棉裤,躺到被窝里,闭眼打起了盹。
禾薇细心地帮她掖紧了被角。
怕老人起来时冷,她把捂被窝的汤婆子裹进了棉服里头,叠放在枕头旁边,又见日头照进窗户太亮,轻轻地将窗帘拉拢了。
做完这些,回头见老人已经闭眼睡了,蹑手蹑脚出了房间,顺手带上了门。
一等她离开,老太太睁开了眼,混沌的眼里,含着湿润。望着被拉拢的窗帘,定定地看了半晌,也不知在想什么。最后,长舒了一口气,缓缓闭上眼,这下是真的睡了。
禾薇离开老人的睡房,松神地呼了口气,一个搞定了,还有一个呢。余下的这个还要难办。曾听她爹在饭桌上唠过,老禾家脾气最拗的不是禾老大、也不是禾老二,而是老爷子。他要光起火来,不仅说明事情大条了,也说明短时间别想好过了。
禾薇磨蹭磨蹭地来到堂屋檐下,老爷子正坐那儿抽着旱烟生闷气呢。
禾薇四下一瞅,看到了院子里躺着的几株午饭前从山上拖下来的毛竹,倒也不是全然扯开话题,而是真的好奇:“爷爷,这几根毛竹你打算做什么呀?”
老爷子被小孙囡打断了愁思,抬头接道:“王家村的种田大户来托我编几个米筐,我想着家里的米筛漏洞了。索性一道编了。”
说到这个事,老爷子也不浪费时间抽旱烟了,拍了拍大腿从板凳上起身,拿来砍刀。去院子劈篾条了。
禾薇蹲在一旁看着,不时帮点小忙。
譬如把老人砍下来的旁支杂条还有竹根丢到院角晾晒,晒干了拿来烧火、生炉子,丁点都不浪费。
再譬如给老人呢泡了一壶茶,搁在屋檐下的方凳上。隔上半小时给老人奉上一杯热呼呼的茶水。
老爷子喝第一杯时和老太太先前的心理感受一样,觉得熨帖,大孙囡不懂事,小孙囡乖着呢。可喝完第二杯、喝第三杯时,忍不住笑了,看着小孙囡说:“爷爷不渴,你用不着跑来跑去的倒茶放杯子,要真渴了爷爷会和你说的。你要真没事,帮爷爷把这些拿带屋檐底下去,一会儿要用。”
禾薇一阵脸红。她不过是怕老人渴了。大过年的,虽然开着太阳,可北风吹到人身上还是挺冷的,不时喝几口热水能让人暖和点,没想到会被老人嫌弃。不过看到已经劈好的篾条,她捋了捋袖子,麻利地捧到了屋檐下。
老爷子把手里头余下的这根毛竹也全都劈成了篾条,然后洗了把手,主要是想上趟厕所,被小孙囡喂了那么多茶水。憋到这会儿已经是膀胱功能很强大了。
结果没等他坐下,小孙囡双手捧着一杯热气腾腾又黑不溜秋的东西出来了。
“爷爷,这是我刚煮好的三黑米浆,黑豆黑米黑芝麻。都是健康的五谷杂粮,您先喝一杯,暖暖身子。”
他不冷啊,哪里需要暖身子。这么几大根毛竹劈下来,还能冷到哪儿去?可眼角扫到屋里头的另外几人,都捧着小孙囡孝敬的米浆边喝边唠嗑。抽了抽嘴角,也接过了一杯,在小孙囡满怀期望的眼神里,呡了一口,唔,味道还真不错,于是高兴地喝了起来。喝到见底时,想起还在屋里午睡的老婆子,问小孙囡:“你奶还没醒?”
“嗯,我刚去看过,还睡着呢,爷爷你放心,我给奶奶留了两杯,保温着呢。”禾薇飞快地接道。
老爷子一噎,谁说这个了。好吧,他就是没话找话。可惜不擅长,还是闷头干活儿吧。三两口把见底的米浆喝完,杯子递给小孙囡,埋头编起种田大户问他买的米筐来。
禾薇进去把众人喝完了的杯子都清洗干净后,在灶间和北堂屋溜达了一圈,见二伯娘和她娘分工有序,一个包完了蛋饺在搓麻花,炸了正月里当零嘴儿;她娘在帮她爹打下手。
这不,大灶锅里的麦芽糖熬热了,准备开始做冻米糖了。这活看着简单,却非常耗体力,不是成年男子还真吃不消干。
灶间角落的煤饼炉子上炖了一口大锅,锅里炖着洗净去浮沫的猪大骨,是明天晚上的火锅底汤。
北堂屋里,禾曦冬和禾鑫把小饭桌收拾干净了,并搭好了垒冻米糖的木条子,随时等候她爹的吩咐。
既然没她什么事,禾薇兜了一圈又回到了堂屋檐下,看老爷子编篾条也挺好玩的。
“爷爷,我能试着编编不?”
看了一会儿,禾薇手痒了,看几根篾条在老人手里翩翩飞舞的样子,好想上手试试啊。
老爷子见她喜欢,倒也没反对,拿过一旁几根剔出来的材质相对偏薄偏软的篾条,给她起了个底,让她照着他教的法子,依样画葫芦地编了起来。
起初几个来回,禾薇编的很生涩,渐渐的,手里的篾条舞得越来越快了,当然,老爷子的速度还是赶不上的,可对个新手来说,仅仅个把小时就编得有模有样也委实不错了。
老爷子不时抬头,欣慰地看着她笑笑,顺嘴说了句:“你这孩子,学东西倒是挺快的。”
禾薇开心地笑咧了嘴:“这说明我们老禾家基因好啊,都是手工能人。”
“基因”是啥玩意儿,老爷子不懂,但提到手工能人,老爷子与有荣焉地点点头。
他这门手艺并不是跟师傅学来的,当时家里穷,谁出的起钱拜师学艺啊。纯粹靠自己瞎琢磨摸索出来的野路子,仔细看,编法和市面上的箩筐还是有些区别的,但好用又结实。谁还管这个?
自己如是,小儿子当初跟着堂兄弟进城学木活,也是没几天就入了门道,这么看来,老禾家在手艺活上的天份还是挺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