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的这些服务和借贷当然都不是白白提供的,高盛共拿到了高达3亿欧元的佣金。
高盛深知希腊通过这种手段进入欧元区,其经济必然会有远虑,最终出现支付能力不足。
高盛为防止自己的投资打水漂,便向德国一家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以便在债务出现支付问题时由承保方补足亏空。
所以因为这笔“金融创新”的后果,直接导致了2009年震惊全球的希腊债务危机的发生,让希腊经济陷入了全线崩溃、几乎万劫不复的深渊,真正做到了“饮鸩止渴”!
然而高盛集团明知那是一杯毒酒却不管希腊死活,为了赚钱把希腊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高盛集团却因为这次交易赚得盆满钵余,这自然也成了高盛集团“金融创新”历史上最大的污点,没有之一!
上面说了这么多关于金融创新的故事和案例,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副作用”到底有多大!
当然了,金融创新也并非一无是处,不可否认的是,自从二战以来,美国华尔街就是凭借凭借金融创新迅速崛起,发展成为能够与老牌金融帝国英国相抗衡的强大存在!
而前面也曾介绍过,1994年雷曼兄弟从美国运通集团独立之后,在铁血总裁富尔德的带领下,高举金融创新的大旗,从而迅速崛起,重回“华尔街五大投行”之列。
所以说,金融创新有好的一面,自然就有不好的一面,只不过高盛集团在这方面实在是“名声”不好。
所以作为高盛集团“老员工”的乔天宇,在听闻“外交债券”的金融创新DBLP之后,更是打起了一百二十分的警惕。
“吴先生,您刚才所说的DBLP是什么意思?麻烦您详细跟我讲一讲,行吗?”乔天宇迫不及待地问道。
“哎,好吧,我们可是被那DBLP给坑惨了!”DBLP是吴明昊的梦魇,一提到这个词,吴明昊就叹气连连。
“哎,当时在‘外交债券’的秘密会议上,高盛集团的代表就提出,在‘外交债券’发行初期,他们高盛奉美国财政部之命购入了高达1500亿美元的‘外交债券’。”
“在债券持有期间,全球通货膨胀一直高居不下,他们不仅损失严重,而且‘外交债券’占去了大量资金空间,让高盛集团失去了资金交易的灵活性。”
“所以很多次高盛集团都想抛掉持有的‘外交债券’止损,然而美国财政部却以怕引起市场恐慌为由拒绝接受抛售申请,不允许高盛集团抛售‘外交债券’。”
“既然‘外交债券’无法抛售,高盛集团最起码要清理资金空间,尽量减少‘外交债券’所占资金空间对集团其他交易活动的影响,于是他们组织高盛集团最优秀的金融工程开发了DB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