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的这番行动,让朱由棷也为之动容,他赶紧将黄锦拉了起来。
“或许你说得没错。”
朱由棷也出言道:“科举从隋朝传承至今,确实有了千年的历史,即使朕想要,对科举制度进行修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陛下,臣也有个主意。”
刘静轩突然也急中生智,想到一个办法,出言道:“既然陛下和黄大人都觉得,科举的制度不能修改,不如换个办法。”
“在春闱之前,也有着乡试和会试,既然陛下准备对官员进行试用和扩招,不如从这些人中选拔,他们虽然没有通过春闱的考试,但也是一定程度上的人才。”
“比起春闱选拔出来的士子,这些人的质量不够,但数量却很充足,用这些人来担任我大明的基础官员,倒也合适。”
听到刘静轩的话,众位大臣也觉得很合理,毕竟乡试和会试,原本也就是大明选拔士子流程中的一环,从这些士子们,选用基础官员,也不存在素质太差的情况,朱由棷也想起了,后世中的制度,一些较为基础的工作,也可以相应的降低学历的要求。
“刘大人说得没错。”
黄锦此时也收到启发,出言道:“我觉得与其,将科举的录取率扩大,不如直接采用这样的方式,臣认为科举的含金量不容动摇。”
“确实如此。”
贺康平也回应道:“这样一来既满足了黄大人的想法,也符合我们这些人的想法,有了这样的机会,能否做出一番事业来,出人头地,就看这些士子们的努力了。”
贺康平虽然在科举考试中,只获得了最低的名次,但他却很认同,大明这些基础类的教育,这些教育带给他的也不仅仅是那些儒家书籍,也扩展了他对人生,对整个大明的看法。
“陛下。”
贺康平也接着说道:“实际上我们工部,也在对大明的那些工匠,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工作,因为科学院的很多项目也需要这些人的参与。”
“随着技术的发展,图纸的专业程度以及对工匠理解能力的考验,也是相应的提升,臣觉得,即使做那些基础的官员,并不需要太多的学识,这基本的过程,还是要有的。”
这些官员,虽然学识有所差距,但对教育的认可也是发自内心的,看到这些人讨论出了一致的结果,朱由棷也很是高兴。
“既然你们都这样认为,朕也同意你们的看法。”
朱由棷看向刘静轩命令道:“这科举自然是礼部的事情,也是你内阁的管辖范围,刘阁老就由你来安排黄大人以及礼部的官员,解决这些士子们的选拔问题。”
“毕竟,这些通过乡试的士子的基数还是比较大的,也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考核之后,才能让他们负责起来。”
“此外,对这些官员的考核年限设为三年,若是中途退出的,肯定要进行刑事方面的处罚,毕竟这基层的工作都是必须的,若是通过考核之后,则按照考核年限内的工作情况,进行评级,这部分内容可以交由户部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