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治天下难
西宫内,刘秀高坐,左边是阴丽华,右边是邓禹,还有郭伋、杜诗、侯霸、韩歆、欧阳歙等一些重要大臣。
“诸位爱卿都看了吧,这是太子说的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度,你们以为如何?”
“这。”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吃惊。
邓禹沉默片刻,站起来,“太子聪慧,竟然想出这样的制度,秦代实行三公九卿制度虽然好,但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
甚至有的皇帝还没有完全控制用人权力,比如前汉,很长一段时间里,形成了世家大族把握做官权力、形成门阀实力,比如王莽所在王家,累世公卿,最终篡汉,导致天下大乱,幸亏陛下天人在世,带领我们重开大汉……
而太子的三省六部制度,使得朝廷官僚制度得到完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统治。
它还能防止宰相权力过大,抑制相权,使皇权大大加强,不会出现王莽篡汉的情况。
集思广益,杜防某个人水平不足出现的失误,也可以杜绝权力集中造成贪腐,以免出现个人弄权,祸害国家。
特别是六部的出现,户部、礼部、工部、刑部、吏部、兵部,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政令畅通,提高了朝廷办事的速度……”
不得不说,邓禹打仗确实一般,不是六边形战士,但对于政务的处理,宏观的把控,还有远见都挺厉害的,甚至某些方面超过刘秀。
他算是非常早追随刘秀的,当年,刘秀昆阳大战的捷报传来,邓禹当即敲定了自己的选择,干大事还是只有跟着老大哥刘秀才靠谱,于是收起行囊、聚拢家财,前往投奔刘秀。
后来的形势风云突变,邓禹还没来得及去投奔刘秀,便听说刘秀被任命为大司马前往河北招抚各地方势力了。
于是,邓禹带着自己的家财和队伍马不停蹄地往北赶,最终在邺城追上了刘秀。
刘秀看着这个相识已久的风尘仆仆的小学弟,内心十分感动,便对邓禹说:“我有封拜官吏的特权,伱远道而来,难道是想做官吗?”
邓禹表示,“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我得为明公效尺寸之力,垂功名于史册。”
然后就势向刘秀阐述了自己的治安策:“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
当时邓禹认为,更始政权虽然定都关西,但现在山东没有安定,赤眉、青犊之流的武装势力犬牙交错,这些势力既不会服从于更始政权。
而且更始政权自身的领导能力又有限,他们迟早是搞得天下分崩离析的搅屎棍。
刘秀虽然辅佐绿林军登上了大宝之位,但是要想继续安定天下,恐怕也难成大业。
还不如延揽四方英雄、取悦民心,自己单干,以刘秀的德行和才能,大事可成。
不得不说,邓禹见识卓绝,更始政权果然自己内斗,见识浅薄,分崩离析。
邓禹不光在政务方面惊才绝艳,而且他在慧眼识人方面也很有独到之处。经他看中推荐的人才,像云台将中的吴汉、贾复、陈俊等,后来都成了刘秀政权的顶梁柱,为刘秀争霸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今,经过十几年的东征西讨,刘秀的江山终于安稳下来了。
刘秀再次对那些与自己的浴血奋战的老兄弟进行了封赐,邓禹被为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
为了体现自己对学弟邓禹始终高看一眼,刘秀还封一送一,把邓禹的弟弟邓宽也封为明亲侯。
“嗯,仲华说得很有道理,诸位爱卿,你们怎么看?”
这个时候,一旁的郭伋开口了,“陛下,此事还要慎重,毕竟三公九卿制度延续了几百年,必然有它的道理,这可关系到国家大事。”
他如今都七十多岁了,满头白发,身体佝偻,但眼神又力量,估计还能活十几年。
郭伋的高祖父叫郭解,在汉武帝时期以仗义行侠而闻名。郭伋的父亲郭梵,曾任蜀郡太守。
郭伋少年时便胸有大志,汉哀帝、汉平帝时期被征召到大司空府任职,几次升迁后担任渔阳都尉。
王莽时期,郭伋担任上谷大尹,后升任为并州牧。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任命郭伋为雍州牧,又转任尚书令,郭伋多次向光武帝进忠言谏诤。
这个尚书令可了不得,位低权重。
汉初,尚书令名义上是少府的属官,实际上直接听从于皇帝,平日侍从皇帝,职位低下,没有定职,也没有实权。
到了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同时削弱相权,汉武帝在宫墙之内设立了中朝,开始让尚书令参与朝政,和侍中、给侍中、常侍等官员一起商议国家大事。
自此,决策机构由原来以丞相为代表的外朝,变成了以皇帝为中心的内朝。只不过中朝创立不久,尚书令的权利还比较小。
起初,汉武帝任命宦者来担任尚书令,称“中书谒者令”,简称“中书令”。担任“中书令”的宦者往往熟悉法令、典籍惯例、擅于上奏请示。
汉宣帝后,尚书台还可以任命地方官,考察朝廷大官。一般来说,尚书台负责任命官秩六百石以上的官员,而丞相则只能任命二百石到四百石的官员。
汉成帝时,“中书谒者令”的职权和属官进一步扩大,改“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不再选用宦者,而是由士人担任。此时“中谒者令”的职权主要是处理宫内的日常事务……
随着时间的流逝,它越来越重要的,像是霍光,王莽都干过这样的职位。
“陛下,臣认为轻易不可改,目前大汉天下初定,以稳固为主,若是制度再改变,怕又是王莽旧事,还是依照大汉旧列吧。”
说话的是韩歆,此人为南阳名士,一开始投靠更始政权,被更始刘玄任命为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省焦作市)太守,牧守一方。
更始二年(24年)秋,刘秀率领大军在射犬(今河南省沁阳县东北)一带击败农民军之后,乘势进入河内郡,收取各县。
韩歆得报,直接闭门坚守,以抗刘秀。当时,岑彭被任命为颖川郡太守,但因为颖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当时被刘茂占据,不能上任,他只好跑到河内郡来投奔韩歆。
岑彭感恩刘縯的不杀之恩,所以极力劝说韩歆归附刘秀。可是韩歆却拒绝了岑彭的劝说。
不久,刘秀率领军进至怀县,韩歆见刘秀兵强马壮,知道大势已去,开城投降。
然而,当刘秀得知韩曾想带兵抵抗自己时,勃然大怒,令人将韩歆捆绑起来,按在门外鼓下,准备斩首。
幸得岑彭求情,说韩歆是南阳名士,可以为刘秀效力。刘秀才赦免韩歆,让韩歆到邓禹军中做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