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刘焉为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东海人刘虞为幽州牧。
各州长官权力的增重由此开始。
刘焉为西汉鲁恭王刘馀之后裔,年轻时在州郡任职,因为宗室身份而被授予中郎一职。
<div class="contentadv"> 延熹三年(160年),因老师祝恬(汉桓帝时司徒)去世而离职,在阳城山讲学教授。
后被推举为贤良方正,被司徒府征辟。
历任雒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刘嫣这一建议也看似是稳固了东汉皇朝,其实是加剧了它的崩溃和诸侯争霸的出现。
在这之前,一州最大的是刺史,如今却变成了州牧。
当然,也不是说州牧以前就没有出现,无论是刺史还是州牧,都是围绕了三项权利,即监察权、行政权、军事权。
刺史是监察地方的官吏,汉文帝时,以当时的御史失职为由,另行设置刺史,由丞相委派行使御史的职责。
至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这个时候都的刺史已经不受丞相节制,而直接对皇帝负责,类似于钦差大臣。
这无形中的加强了刺史的权力,其实这就是武帝为了解决西汉的封国问题采取的有效措施。
不过那时的刺史还是以监察为主,而州牧这一职务啊,就更加传奇了。
由于刺史权限很大,但俸禄很低,只有600石,比太守的2000石低很多啊。
但是呢,却监管太守,感觉不是很合理。
再加上此时的刺史还操作一些不是他们权限范围的事情,比如安置流民,比如镇压反叛,比如处理少数民族的事务……
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的权力更大,增加了行政权以及军事权,而且俸禄也由600石提高到2000石。
而到了汉哀帝建平二年,罢免州牧复设刺史,但此时刺史仍然保留部分州牧的权利。
王莽称帝后,将刺史又改为州牧。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刘秀认为州牧权力过大,不利于统治,又把州牧更改为刺史。
此后,东汉几乎没再弄过州牧,除了东汉末年。
这里简单的说啊,就是当时的州牧比刺史拥有更高的军事权,可以不通过朝廷。
如今啊,州牧再次出现了,所以东汉末年呢,才会军阀割据。
这一年,凉州叛军重新攻入右扶风,围攻陈仓县城。
十一月,朝廷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两万人救援陈仓。
董卓向皇甫嵩建议急速进军,皇甫嵩认为:“陈仓县城防备坚固,凉州叛军必然无法攻克,我军只要按兵不动,以逸待劳即可取得全胜。”于是不听从董卓的建议。
其实这个时候董卓手下的兵也越来越多了,权力也越来越大,朝廷一些有志之士也看出点什么。
时间来到中平六年(189年)春二月,凉州叛军围攻陈仓县城达八十余日不克,疲敝而退。
一切果然如同皇甫嵩所料,他大喜过望,立刻下令追击,董卓也想追击。
这个时候他的旁边两個谋士劝说起来。
一个人30岁附近,长得非常清秀。
一个人45岁,长着国字脸。
他们便是董卓手下最有名的两个谋士,一个是李儒,一个是贾诩。
李儒率先开口,“主公,现在形势应该先保留实力,老话说得好,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如果这叛军被剿灭了,朝廷必然收回您的兵权。”
贾诩也赞同,“对,这陛下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对付叛军,我们可以慢一点,最好撑到陛下驾崩。
如今陛下的的孩子就只有史侯和董候了,他们年纪都非常年轻,到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
灵帝连续死去了几个儿子,因此,何皇后生下儿子刘辩后,就送到道人史子眇家去抚养,故被称为“史侯”。
王美人生下儿子刘协,由董太后亲自抚养,被称为“董侯”。
董卓听了也是点头,不去追击,反向着皇甫嵩劝说起来,理由是“穷寇勿追,归众勿迫”。
皇甫嵩则认为:“叛军是丧失斗志的疲师,而不是归众、穷寇。”
这个时候董卓的地位其实不比皇甫嵩低多少,皇甫嵩也看出来他不想追击了,想保留实力,但无可奈何。
随后,皇甫嵩让董卓负责殿后,自己率军追击,连战连胜,斩首万余级,叛军首领王国逃走后不久病死。
“这个老匹夫,坏我大事!”
本来想养寇自重,拖到汉灵帝死去,结果皇甫嵩直接差点把人家剿灭了,这让董卓怎么办?
他因此非常忌恨皇甫嵩。
果然没过多久,他最不想发生的事终究还是发生。
汉灵帝得了重病,眼看不行,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其下属军队转交给皇甫嵩。
“如今怎么办?难道抗旨?”董卓接到圣旨,忧心忡忡看向李儒和贾诩。
贾诩立刻摇头,“主公,这抗旨是万万不行的,如今陛下还没有驾崩,他统领天下这么多年。
您要是不听从的,甚至无异于公开谋反,天下有势力的人都会讨伐你的。”
李儒点头,“是呀,如今只能先听从陛下的诏书,我估摸着陛下可能挺不过去了,这一次,我们要做的就是慢慢等待。”
“陛下的诏令可以听从,但兵权不能轻易交出去。”
“对,只要再拖些时间就好。”
于是,董卓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军队,上书辩解道:“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关系太好了,都要为我卖命,我乞求带这帮士兵去并州,效力边垂。”
皇甫郦劝说从父皇甫嵩趁机除掉董卓,皇甫嵩不从,只是将董卓不肯交出兵权的事上奏朝廷。
于是,灵帝下诏责备董卓,董卓对皇甫嵩又更加怨恨。
最终,董卓迫于无奈,带了五千人向并州出发,但是停留在河东郡就不走了,他明显是想观察洛阳局势。
看到汉灵帝病重,群臣都请求他立太子。
汉灵帝认为刘辩为人轻佻,缺乏威仪,想立刘协,但犹豫未决,毕竟刘协年纪要小一些。
正在这时,汉灵帝病重,他把刘协托付给蹇硕。
丙辰(十一日),汉灵帝于嘉德殿驾崩。
一个反复折腾,喜爱钱财的昏庸皇帝终于死了。
想他12岁当皇帝,在位21年,为人也是非常聪明的,偏偏却给大汉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和痛苦。
一路在卖官的路上越走越远,要是再多活几年,说不定大汉直接亡在了他手中。
现在他终于死了,大汉的所有百姓没有一点伤心,反而欢欣鼓舞,他们祈祷有一个好的皇帝带领大汉走向富强。
可惜,百姓所期待的,往往是异想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