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帅果真精通兵法,令我等钦佩至极!”</p>
“.”</p>
嘉佑六年,十一月三日,为时两日的大会结束。</p>
第一日,卫渊讲了贺兰山一带布防的重要性。</p>
第二日,卫渊讲了游击战术的精髓,使得诸多边将受益匪浅。</p>
此会议,史称‘第一次议边大会’,确定了在朝廷领导下的对敌国初步战略方针。</p>
会议结束后,卫渊又与种谔、彭孙等人聊了一夜,言谈内容涉及到了全面军制改革。</p>
“如今边军战力较为分散,光是有番号的边军就不下十余部,难以在作战时统一调遣。”</p>
“待本帅回京之后,会向官家上札子,将三十万边军更改为三军,每军十万人,以便调遣。”</p>
“此外,为激励众将士奋勇杀敌,本帅认为,可在军中设立官司会,要对将士奖罚分明.”</p>
“.”</p>
将边军统一编制,划分为三军,只是卫渊的一个初步构思。</p>
如今,西夏那边创立了六大军司戍边,就是在学大周的各军驻扎边疆。</p>
此举,有一个明显的好处,那就是,没有一个将领可以彻底掌握兵权,能够保证边境不出内乱。</p>
可束缚也很明显,那就是,无法主动出击,更多时候,只能处于各自为战,被动防守的尴尬境地。</p>
卫渊有心要改变这一状况,势必会触及到皇家的底线。</p>
因此,他也只是将这个想法暂且告知种谔他们,如果一旦有机会,定会这样去做。</p>
“改制边军,固然是好事,可官家能答应吗?”种谔询问。</p>
卫渊道:“有些事情不去做,永远都不知道结果。”</p>
顿了顿,他又道:“游击战术的秘密是守不住的,我希望,在有了一定机会,可以让咱们的官兵‘上山’,深入敌后,为将来收复西夏疆域做铺垫。”</p>
收复西夏?</p>
听到这四个字,种谔瞬间眼前一亮,“真有那一天?”</p>
卫渊点头道:“会有的,只是需要一段时日的经略,可能是三年五载,也可能是十年八年,总之,会有的。”</p>
这一刻,种谔等人突然很庆幸,庆幸大周有卫渊那么一位将帅,可以对于现在、未来的局势有个清晰地判断,更重要的是,能够代表武将,在朝中有着一定的话语权。</p>
否则,若无卫渊,再多几个像是韩章、文彦博那样的士大夫,没了锐利进取之心,终有一日,会自食恶果。</p>
翌日。</p>
卫渊便打算离开延州,启程时,他对种谔再三叮嘱,</p>
“延边转守为攻的策略乃是国策,绝不容有失,望诸君奋力。”</p>
种谔道:“在卫帅未讲解游击战术之前,末将对于这转守为攻的策略尚且有些打怵,认为定难行之,仅是敌军那来无影去无踪的骑兵,末将就难以解决。”</p>
“但现在,有了卫帅的法子,若末将还不足以成事,那责任全在末将。”</p>
“请卫帅静待佳音!”</p>
——</p>
卫渊离开延州时,经由侍卫通报,说是凤翔府通判苏轼求见。</p>
对于这位名流千古的大词人,卫渊也早就有相见之意,可惜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p>
而且,苏家乃是望族,从不与勋贵接近。</p>
卫渊对于苏轼的情感,也只能寄托于那些诗词当中。</p>
说苏轼乃是这个世界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丝毫不过分。</p>
别说他一个穿越者了,哪怕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原住民,提到苏轼二字,也会两眼放光,心向往之。</p>
出于好奇,卫渊见了苏轼。</p>
对方身材挺立修长,在延边待了半年有余,皮肤早已晒的黝黑,看上去,完全不像是一位名动天下的大词人。</p>
二人见面后,卫渊刚要脱口而出,“久闻苏”</p>
然而,还不等他说下去,就见苏轼的眼神里似乎闪烁着异样的光彩,</p>
“卫帅,下官终于见到您了!”</p>
卫渊能够瞧到他脸上的激动之意,下意识感到诧异。</p>
怎么感觉,不像是自己见到了偶像,而是苏轼见到了偶像?</p>
“苏先生”</p>
卫渊又欲说出一些时,耳旁再次传来苏轼的声音,</p>
“在您面前,下官岂配‘先生’二字?”</p>
“卫帅,您可不知,下官为了能见到您,特意在延州待了数日.”</p>
“皇天不负苦心人啊!”</p>
闻言,卫渊微微皱起眉头,看了一眼苏轼。</p>
有这么夸张?</p>
“你为何要见我?”</p>
卫渊好奇道。</p>
苏轼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p>
“卫帅乃是秀才出身,身为儒将,却有万夫不当之勇,戍卫国朝,使得辽夏深深忌惮,佑我子民无数!”</p>
“像您这样的人物,下官早就想见了,只是下官自入仕途以来,历经起落数次,始终未能与您见上一面,实为憾事。”</p>
“如今,总算是有个弥补遗憾的机会了。”</p>
他这边刚说完,跟随着他的书童也忽然开口道:</p>
“我家大人得知侯爷您来到延边后,激动地一夜都未睡着,原本想为您做一首诗词,可是我家大人绞尽脑汁,都觉得所写诗词配不上您。”</p>
这一刻,卫渊彻底好奇了。</p>
苏轼给自己写诗?那可真是名流千古的好机会。</p>
只是,我的魅力有那么大?</p>
竟然连苏轼都给迷住了?</p>
“卫侯爷,只怪下官才疏学浅,有朝一日,下官必能写出一首配得上您的诗词。”</p>
“卫侯爷,下官.下官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卫侯您能应允。”</p>
直到现在,苏轼说话,还透着一种激动不已的感觉。</p>
真就像是见到了自己偶像,还与偶像亲密接触的那种快感,四肢都在隐隐发颤。</p>
卫渊好奇道:“请求?说来听听。”</p>
苏轼合不拢嘴的笑道:“不怕卫侯您笑话,下官于吃食一道颇有研究,也烧得一手好菜。”</p>
“下官想亲自下厨,烧几道菜肴,与卫帅小酌两杯,不知卫帅能否答应?”</p>
卫渊愕然。</p>
怎么感觉,搞反了呢?</p>
不该是自己成为苏轼的小迷弟吗?</p>
(本章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