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区。
十多年前的h市还没有今天那么大,板桥区也不叫板桥区,而是叫板桥镇,是h市边上的一个小镇子。
但是后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展开,板桥镇周围的田地纷纷变成了车站广场,高楼大厦。最先被占用的是无人的荒地,然后是农田。而板桥镇由于牵涉到极为复杂的拆迁问题,使它的开发一直被延后再延后。最后,它被延伸出来的繁华城市包围,成了一个城中村。而它的名字也从板桥镇变成了板桥区。
板桥区里到处都是上世纪70、80年代的老建筑,既没历史价值,也没艺术价值。这里最宽的道路也只有两车道,随处可见狭窄的弄堂,低矮的平房,木质的窗框掉漆严重,石灰的墙面斑斑驳驳,低矮的房屋上空随处可见纠结成一团的乱拉电线,上面还停着几只毛绒绒的麻雀。如果不是远处的高楼大厦有力地证明现在是什么年代,走在这里几乎要让人以为时光平白无故倒退了几十年。
住在这儿的一般都是贫穷老人和外地打工者。虽然基础设施落后,但是这儿的房租便宜呀。而且板桥区周围就是经济开发区,公共汽车或者地铁几站路就能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地段?所以这个地方虽然破,但是人气却很旺,到处都是充满烟火气的生机。
奇葩网吧的老板是一个78岁的时髦老太婆,人称玉婆婆。玉婆婆是板桥区的名人,虽然年纪一大把,但是她不但精力旺盛不输给年轻人,对新事物的热爱也不输给年轻人。她在板桥区有多处房产,虽然都是些破旧老房子,但是每个月的租金加起来也足够她生活。
除此以外,她还拥有一间面积大约六百平方的仓库。这个方方正正的水泥建筑据说以前存储过军火,质量相当好。当初全国人民吃大锅饭的时候,这儿曾经做过食堂;后来又做过红小将们的□□会场。如今这个建筑变得十分鸡肋,做住宅或者店铺吧,太大了;租给别人做仓库吧,周围交通又不方便,大点的车子都开不进来。最后,玉婆婆用一堵墙把它分隔成两间,一半儿做成棋牌室,而另一半开了一个网吧。
板桥区住着很外来务工人员,这些人大多贫困,租住的地方没有电脑,想要过网瘾就只能去网吧。有着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玉婆婆原本可以靠网吧大赚一笔。
但是她偏不。
她定下了很多在外人看来纯属断绝财路的蠢规矩:没身份证的不准进网吧;未成年人不准进网吧;网吧里不准抽烟,不准喝酒,不准上赌博网站;想看黄色小视频的,请去包厢,并加收包厢费;网吧不提供通宵服务,晚上10:00关门,比大学的宿舍门禁还准时。
但是,她的网吧收费远比其他网吧便宜,如果你在网吧里观看新闻、纪录片或者上网课的话,甚至可以不用付钱。因此,一些真正没钱的人还是会选择这家网吧。
这一系列奇葩规矩的后果就是,这家网吧一个月的利润除了交电费以外就没剩下多少了。但是玉婆婆并不care,反正她也没指望靠这个赚钱,甚至还充满自嘲精神地将自己的网吧命名为“奇葩网吧”。
此外,她还是板桥区著名的社会公益热心人士,其德高望重程度超过居委会主任。但凡板桥居委会想要搞什么活动,都会来找她商量。
比如说,社区的相亲会。
板桥区有很多外来的年轻务工人员,给他们牵线搭桥找对象是板桥区居委会的工作重点之一。玉婆婆将她的棋牌室停业半天,慷慨地贡献出来作为相亲会的场地。
下午三点,奇葩网吧隔壁的棋牌室被气球和彩带装饰得犹如儿童节的幼儿园教室。
操着各种外地口音的年轻人分成泾渭分明的男女两大阵营,小伙子大姑娘们自发自觉地坐成了两个方阵,中间拉开了大约一米远的一条过道。他们一边小心翼翼地打量着对面的异性,一边和旁边的同伴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