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么,如今还看不到呢,等到袁绍和曹操分出胜负以后,看他结局如何。
所以,杨烈并不急,只是吩咐徐庶关注,而在长安这里,自从杨烈常驻以后,不但要照顾如今在凉州方面的用兵等一系列事情,就是何太后也许是看出了杨烈鲍鸿之间的默契,所以提出刘辩那里,一文一武才是正理,就极力要求杨烈也要给刘辩授课。这样才能让刘辩成才。
对于这个要求,不管是如今长住长安的杨彪还是已经是少帝师傅的鲍鸿,都举手赞同,杨烈自己倒是有些无所谓,他觉得,师傅不师傅的倒是无关紧要。许多事情,只要沟通到位,只要天子不是个蠢蛋,都能做的相当不错。
至少最起码的利害关系能够看清楚就行。
反而是许多聪慧的君主,属于那种根本看不明白利害关系,才导致自己成了昏君。
所以,如今的杨烈,也就成了除了杨彪和鲍鸿以外的,没有宣布出去的少帝的又一位师傅。有事无事,都要抽出一些时间,给刘辩讲解天下大势以及如今他们正在实行的计划。
说实话,最初的何太后的初衷,不过是看杨烈在他和鲍鸿之间,占据主导地位,让少帝拜师杨烈,不过是给自己的儿子找一道保护而已。免得以后杨烈势大之后,变成如今许都的模样。
但她坚决没有想到的是,杨烈再和刘辩接触过几次以后,最初的她,还唯恐杨烈有些差池,让杨彪作陪。但慢慢的发现,别说刘辩,就是杨彪这位方正君子,都有些被杨烈给影响到了。
至少这位大儒,如今可是明白了一点,那就是,治国不是治学,不能以忠厚方正为本心,治学不谈利益,治国不谈利益,那就绝对不能使得王朝兴盛,反倒有着败亡的危险。
所以,如今的杨彪,不用何太后敦请,只要杨烈前来授课或者讲解天下局势,这位朝廷三公之一的太尉,必定到场,一边旁听,一边还会提出一些质疑,这倒是刘辩进步迅速。却也让何太后和杨彪发现,这杨烈似乎就没有什么能够难得到他的。不管什么情况,都能迅速拿出一套可行的,虽然不是最优,但也并不是最坏的解决方案。
最后综合对比,才会发现,这种不上不下的方案,才是最为实用并且效果最佳的那一个。
所以,杨彪感叹。
“这就是中庸之道啊。”
对于这种什么都能扯上微言大义的做派,尽管杨烈心中不以为然,但嘴上却依旧闭口不谈,他不想和方正君子大儒争辩。随他怎么想好了。
今天又是到了该去授课的时间,杨烈收拾最近的军报,准备去给刘辩讲解最近的天下局势,袁曹之战,顺带解释如今长安对于凉州的用兵,以及以后的大致谋划。
到了地方,看刘辩以及杨彪都早已经准备好了。杨烈和往常一样,给二人行礼之后,就要开讲。却听太尉杨彪,今天却一反常态,开口问道。
“文烈,我想知道,长安以后会往何处走,取得西凉,坐看袁曹争锋,有着何等谋划,还有的么,等到你回答了这些之后,我再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