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因为这个,荀攸才看出了荀彧的矛盾。
自己的这位叔父,绝对是汉室刘家的拥护者,但也确实看不起献帝这个败家子。
所以,如今的荀彧,一边极力的维持着朝堂的运转,为着曹操一统汉室天下而殚精竭虑。另一边却也对于曹操有着随时可能篡夺汉室天下而忧心。
这种矛盾的,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顾虑,使得荀彧在左右摇摆,表现出来的就有些首鼠两端。
别人看得出来看不出来,荀攸并不知道,但至少荀湛等人,却是默默地隐退,等闲不参与任何事务。
这还不能说明一切么?但是,作为荀家当家人的荀彧却是依旧在他自己的矛盾中自责徘徊。
荀攸很清楚,这样下去,荀彧会毁了荀家的。现在司空曹操,那是正处于获得荆州,兵压江东孙权和江夏刘备的关键时候,所以,即便是后面有些一二差错,也顾虑不得。等到真的一统天下之后,那就是清算的时候到了。
荀攸不管怎么说,也是颍川荀家的一份子,劝说荀彧,那是不用想的。
所以,只能是尽力想办法补救。
曹操那里是不用考虑了,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是在曹丕曹植这些曹操继承人的身上想办法。
而曹植在荀攸眼中,却是根本不值得他去辅佐的。
名士大儒,那是天下汹汹物议的源头。任何人都会忌惮的存在。
但是,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这种东西却是最没用的。只要当权者下定决心,那些名士大儒,都不如最弱小的兵士手中的一根长矛有用。
没看当初的党锢之祸,天子稍作表示,多少名士大儒就进了大牢不说,还丢了性命?
至于说以后的党锢之祸的反复,那也是天子改变了心意而已,和什么别的东西一概无关。
在荀攸看来,曹丕绝对比曹植更合适继承曹操的基业。
而他也深知,曹操不是一般人,所以,也会这么想的。
这次,曹丕曹植来洛阳送嫁,荀攸被曹操指派跟随,他就爽快的答应下来。
一来是正好看看杨烈的实力,二来么,近水楼台先得月,岂不是靠近观察曹丕曹植,同时和他们中的哪一个,拉上关系的最好时机?
果不其然,一到洛阳,曹植倒是一心和太学里面的大儒学子打的火热,而曹丕虽然也还稚嫩,却是对于洛阳的各个方面,都有兴趣。
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主公该有的表现。
于是,荀攸才会找机会,表示出了对于曹丕的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