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曹操,大致也是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必别人高尚到哪里去。
所以,不管是司马懿还是父亲司马防,都不愿意出仕,做官,只是在旁边观望,看奶家最终有可能胜利,在表明态度,投奔过去也不迟。
但是,谁知道还有着一个异类杨烈,不参与中原纷争,但却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一旦被他寻到机会,雷霆之势,精锐兵马,就会犹如出笼的猛虎,直接把冒犯他的那个势力连根拔起,这样一来,看似并不参与中原纷争,但事实摆在眼前呢,看看如今的鲍鸿和杨烈,已经从一个关中凋零之地,扩张到了整个司隶校尉部不说,收回了河内河东,却也掌管了凉州并州,才能够张鲁手中占了汉中,又从荆州那里,得到了大半个南阳。
这叫与世无争,不参与中原纷争?
想到这里,司马懿心里陡然一惊,这如果是无心之举,那也只能说明昭武侯,镇北将军运气好,但是,着接二连三的好处,能用运气来解释么?
恐艾是绝对不能,那么就很简单,这位看似平静的镇北将军,心里自有沟壑不说,还打算长远,算计精明,再有着长安的少帝和何太后在,那就时候直接立于不败之地了。
怪不得以曹操数万兵马敢于对抗并打败了河北袁绍的数十万兵马,并且纠集大局南下荆州,逼降了刘琮,窥视江东以及江南诸地,震慑巴蜀,却极少和洛阳争锋。
是洛阳距离许都不近,还是因为别原因?
不用想就知道,那是真的有着恐惧,恐惧杨烈针对许都,而不是用兵草原。
所以,司马懿这会儿明白了曹操为什么不进攻洛阳,更还要喝阳历联姻,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杨烈。
“好威势,好算计,也更是好眼光。”
司马懿心里暗中赞叹,不管是杨烈还是曹操,都值得他赞叹。
再看依旧笑吟吟的杨烈,司马懿顿时心里一动,这难道不是自己和父亲久久等候着的那个最好的投效对象么?
此等人物和村子,能够不去夺取天下,逐鹿中原,已经是有些令人奇怪了。而且还咋供养着少帝和太后,难道这其中依旧能有这别的深意?
司马懿这个念头,一闪而逝。不管怎么说,今天自己就是来求官的,既然发觉这是个可以投效的对象,那又何必犹豫呢?能够追随这种人的话,岂不是一大幸事,不但自己的抱负可以得到施展,就是眼下司马氏的困局也能够得到圆满解决。
一石二鸟,一举两得。为什么不赶紧去做?
想到这里,司马懿急忙伏地说道。
“司马懿见识浅薄,所以降追随君侯身后,既为天下人效力,也为宗族争光。请君侯允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