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手下把黄袍披在自己身上。你就算是没有谋反的意思,那也是不得不反了。</p>
就算是岳飞没有造反的意图,他的手下们若是制作了一顶黄袍披在他身上,那么他这个皇帝做还是不做呢。</p>
不做,那就是害了自己的部将。还会引起世人的猜忌,他不得不反。若是造反,谁人能制得住这些虎狼之师呢。</p>
看到赵桓被说动了,赵佶接着叹道:“孩子啊,你可想清楚了。岳飞依然功高震主,你若是再让他去剿灭西夏,你给他何需官职。”</p>
赵桓登时明白了:“父皇的意思是,平定西夏另选贤能。”</p>
赵佶点了点头:“很是,岳飞此人不可再用。你想灭西夏,只能另选他人。”</p>
“韩世忠怎样?”赵桓突然问道。</p>
韩世忠,大宋的名将之一。此人的能力不成问题,不过赵佶最终还是一口回绝:“此人不可用。”</p>
赵桓再次不解:“为何?”</p>
“桓儿你记住了,凡是与岳飞亲近之人,都不可用。最好,是与岳飞不睦之人。”</p>
赵桓明白了:“制衡之道。”</p>
赵佶微微一笑:“你总算是懂了,你要学会互相制衡。只有这样,才能渔翁得利。其实治国的道理很简单,你要去管百姓们如何,你只要做到平衡朝中的各方势力。”</p>
赵佶教给他的,都是皇帝的厚黑学。这些赵桓也懂,他沉默了。</p>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难道说,自己非得要走上这条路么。</p>
突然,赵佶摆了摆手,摒退了左右。身边的宫女还有几个太监,纷纷起身施礼退了下去。</p>
然后,等到所有人都退了下去。赵佶才对着儿子招了招手,赵桓只好俯身凑了过去。</p>
“桓儿,你想咱们江山永固。将来,你就要学会果断。岳飞不可留,甚至于你的那个小舅子朱玉平,都不可留。”说完。赵佶意味深长的看了他一眼。</p>
这眼神只看得赵桓后背发凉,当真要这么做么:“可是,岳飞与朝廷有大功。玉平、玉平这孩子,他没有造反之心啊。”</p>
赵佶“哼”了一声:“我当然也知道玉平没有造反之心,可作为一个帝王,不该有妇人之仁。宁可错杀,也绝不放过。你若是一味地妇人之仁,如何成就大事。”</p>
这一点,赵桓还算理智一些:“儿臣不敢苟同,岳飞之忠心,玉平之能力,儿臣都很清楚。咱们大宋能有今天的成就,此二人一文一武,都是不可少的栋梁之材。”</p>
“那韩信呢,他为大汉江山殚精竭虑。大半个江山都是韩信打下来的,最后还不是被刘邦给杀了。刘邦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背负万世骂名所谓何事,还不是为了他的江山基业。你如此的优柔寡断,早晚出大事。”赵佶一字一句,都让赵桓如芒在背。</p>
赵桓沉默不语,他本就是容易被说动的那类人。看到儿子不说话,赵佶淡淡的说道:“此事倒也不急,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此时这些人,都还是需要重用的。以免寒了天下人的心,朕的意思是,将来天下太平的时候,这些人你要做到心中有数。”</p>
赵桓“嗯”了一声:“父皇,您是错的。儿臣之前也是做此想,可这么做当真是错的。”</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