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亚圣孟子(1 / 2)

儒家深刻影响中华民族两千年,最终却彻底退出历史舞台。</p>

历朝历代的老百姓无不感慨万千,尤其是历代的儒家学子。</p>

不管历朝历代的古人如何心情复杂,苏晨没有耽误大家的时间,继续接下来的直播。</p>

“作为中国古代十圣之首的孔夫子,主播已经给出了问题的答案。”</p>

还没等苏晨继续,不少人注意到一个问题。</p>

王阳明:主播,十圣是什么,有老夫吗?</p>

“十圣是指十位杰出的圣人,这十人在历史上某一领域有着杰出的贡献,被我们后人尊称为圣人。”</p>

十圣是中国历史上各个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后世将这些人物尊称为圣人是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就的充分肯定。</p>

他们在思想、文学、艺术、医学、科技等多个领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贡献是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民族瑰宝。</p>

“孟子出生于公元前372年,比孔子晚了一百多年。”</p>

“在孟子的时代,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是古代思想和文化高度繁荣的一段时期。”</p>

“那个时期人才辈出,百家争鸣,儒家、法家、道家、名家等各家思想层出不穷,都有各自的思想和主张。”</p>

“孟子本名孟轲,是战国时期邹国人,祖先是鲁国的贵族孟孙氏。”</p>

“孟孙氏衰落后,一部分人迁到了邹国,孟子就在那里出生的。”</p>

“而到了孟子这代,他们家族也没有什么贵族光环了。”</p>

“所以,孟子其实和孔子差不多,也是一個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的人。”</p>

“孟轲在成为孟子之前,其实也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好在有一个言传身教的母亲。”</p>

“孟母为了给孟子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曾经搬了三次家。”</p>

“从孟母三迁的故事可以看出,孟母懂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p>

“当然,孟母的教育也非常严格。”</p>

“在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p>

“孟母一边织布,一边询问学习情况。”</p>

“孟子敷衍的回答令孟母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p>

“孟子被吓到了,连忙询问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p>

“孟母斥责孟子荒废学业,如同剪断这布一样。”</p>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p>

“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p>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p>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从那以后再也不敢怠慢学习。”</p>

“在母亲的影响下,孟子果然学有所成。”</p>

“接着孟子师从孔子的孙子的弟子,子思是孔子的孙子。”</p>

“而孟子受业于子思门下,算起来是孔子的第五代传人。”</p>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提出了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的治国理念,是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p>

“和孔子一样,孟子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p>

“而当时各个思想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主要都是游说各国诸侯。”</p>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孟子开始周游列国,游说于各国君主之间,推行他的政治主张。”</p>

孟子:我的一生都以传承和发扬儒家思想为己任,终于是做到了,没有让儒学在我手上没落。</p>

孔孟,他能与孔子并列,此生无憾了。</p>

他是孔子的忠实信徒,对孔子的崇拜是无以复加的。</p>

自有百姓以来,未有盛于孔子的,从有人以来,还没有出现过像孔子这样的圣人。</p>

他平生最大的志愿,就是学习孔子的儒家思想。</p>

在他出生的时候,孔子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了,孔门弟子也没有活着的人了。</p>

他为没有能成为孔子的门徒而遗憾,他只是私下得益于孔子的传人而已。</p>

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虽然不是孔子亲收的弟子,但也算是孔子的再传弟子了。</p>

儒家发展到他的时代,已经有些没落了。</p>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朱学派和墨家学派是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学派。</p>

世道衰微,邪说横行,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p>

杨朱主张个人第一,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也,这是目无君上。</p>

墨子主张兼爱,天下同仁,不分亲疏,这是目无父母。</p>

杨朱学派和墨家学派无父无君,和禽兽没什么两样。</p>

杨墨之道一日不灭,孔子之道就不能兴盛。</p>

他作为继承孔子思想的门徒,责无旁贷的要出来捍卫圣人之道。</p>

反对杨墨,驳斥谬论,端正人心,继承孔子的事业。</p>

在他看来,只要能以言论反对杨墨的,就是孔子的门徒。</p>

他不仅毕生都以孔子为人生榜样,就连生活经历与孔子也非常相似。</p>

比如他们两人都长期开门授徒,宣扬儒家学说。</p>

君子有三乐,其一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p>

这种教育人才的快乐,就是拿天子之位都不换。</p>

在从政方面,他也和孔子一样。</p>

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希望能够施行仁政,恢复王道。</p>

因此,从四十岁起,他也开始了周游列国之路。</p>

“孟子赶上了好时代,当时诸子百家争鸣。”</p>

“儒、墨、道、名、法、农等各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p>

“他们往来于各诸侯国间,名气大、待遇高。”</p>

“还常常受到国君的接见,有的还能得个高官做做。”</p>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孟子开始了他的政治理想推销之路。”</p>

“他去过齐国、魏国、宋国等很多国家,历时二十多年,见过很多国君。”</p>

“孟子晚年时来到魏国,向魏惠王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p>

“魏惠王年轻的时候,干得还不错。”</p>

“魏国在魏惠王的领导下,曾经打败过韩、赵、宋三国,迫使三国来朝拜。”</p>

“魏惠王还是各路诸侯中第一个称王的,率领诸侯朝见过周天子。”</p>

“不过,到了晚年,魏惠王就每况愈下了。”</p>

“魏国东败于齐国,太子都牺牲了。”</p>

“西边又割让给了秦国七百里土地,为了避风头,不得不把都城迁到了离秦国远一些的大梁。”</p>

“南边又被楚国抢去了八个城池,这实在是奇耻大辱。”</p>

“所以,孟子来魏国时,魏惠王询问孟子有没有什么富国强兵的好办法。”</p>

“孟子很不高兴,直言不讳的指责魏惠王何必说利呢?”</p>

“并且明确指出,上上下下都相互争着要牟利,那国家就危险了。”</p>

“牟利确实是一些祸乱的开始,孟子给出的药方只有仁义罢了。”</p>

“当然,孟子并不是不要功利,而是反对一开始就谈利益。”</p>

“魏惠王听了孟子所说的,觉得很委屈,认为自己治理国家已经很讲仁义了。”</p>

“比如,河内遭了饥荒,他就把一部分百姓迁到了河东,还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p>

“河东遭饥荒的时候,也是按同样的法子办的。”</p>

“其他的国君,可都没有像他这么为老百姓着想的。”</p>

“但是,他们的百姓并没有减少,他魏国的百姓也没有增加,他不明白这是为什么。”</p>

“孟子比喻道,两军对垒,战鼓刚敲响,双方刚交战,一方就弃甲而逃。”</p>

“有个士兵跑了一百步才停下,另一个跑了五十步才停下。”</p>

“逃跑了五十步的人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人,行不行?”</p>

“五十步也好,一百步也好,都是在逃跑,都是一路货色。”</p>

“所以天下乌鸦一般黑,你魏惠王只是没有别的诸侯那么黑而已。”</p>

“魏惠王死后,他的儿子魏襄王继位。”</p>

“孟子对这位新君印象非常不好,言明看起来就不像是一个国君的样子。”</p>

庄子:孟子空谈仁政治国,缺乏实际操作性,不受各诸侯王待见也是情理之中。</p>

魏国是孟子周游列国的重要一站,这个曾经在战国中前期属于强国,可惜早已不复当年之勇。</p>

对于孟子的到来,魏国国君魏惠王对此相当欢迎,希望孟子能帮助他实现国家复兴,并积极征求他的建议。</p>

对此孟子的对策是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税。</p>

并称如果做到这些,那么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并进一步规劝魏惠王仁者无敌。</p>

这套理论听起来相当高明,没有任何毛病。</p>

然而,其既没有分析出魏国为什么会从强权转向没落,更没有提出什么重振国威的实际建议。</p>

也许对于太平盛世的守成之君还算能锦上添花,但对于正处于危机中的魏国,可谓不能起到任何作用。</p>

在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仅仅只是仁政根本就不可能无敌于天下。</p>

至于土地百里称王的,也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更强的大国所吞并。</p>

这和商鞅见秦孝公提出的富国强兵理论形成了鲜明对比。</p>

更何况,魏国之前霸权时代的文武重臣也都是清一色的实干家。</p>

所以对孟子的治国主张,魏惠王由期望转向失望也就不足为奇了。</p>

大国魏国不能用其理论,孟子又尝试着周游到小国宋国去施展抱负。</p>

孟子的大弟子就对此询问宋这样的小国,面临齐楚这样的大国夹击该如何自保。</p>

对此孟子则认为要效仿商汤行仁政,并表示如果施行仁政则天下无敌,齐楚虽然强大也不用惧怕。</p>

这话回答的确霸气十足,一副视强国为粪土的豪迈气概,但在现实中完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p>

对于宋国这样的小国来说,还是苏秦、张仪那套纵横之术更有效果。</p>

朝秦暮楚的操作虽然卑微,但对于宋国这样的小国来说却是真正生存之道。</p>

孟子大概忘记了,宋国在春秋时期曾有个国君宋襄公,就是言必称仁义,连打仗都要讲仁义,最后战败身亡。</p>

当时春秋的宋国国力还算尚可,尚且最后惨败告终。</p>

而战国时期已经沦落为三流国家的宋国要这么蛮干,恐怕只会死的更快。</p>

从这两个事例可以看出,孟子的理论鄙视实用主义,推行理想主义,妄图用仁政去治理国家,而不讲究实际的对策。</p>

这种完全没有可操作性的理论,自然会被各诸侯国国君束之高阁了。</p>

“孟子后来又去了齐国,当时是齐宣王在位。”</p>

“齐宣王对孟子那一套王道和仁政不感兴趣,于是推脱寡人有疾。”</p>

“此外,齐宣王告诉孟子不喜欢儒家那一套教化百姓的先王之乐,就喜欢听世俗的靡靡之音。”</p>

“总之,他觉得孟子说的那一套都挺好。”</p>

“但是他这人毛病多,施行不了。”</p>

“对这么一个不求上进的国君,孟子也有一套说辞。”</p>

“如果有人向大王报告,我可以举起三千斤重,但是举不起一根羽毛。”</p>

最新小说: 无上至尊,从斩妖除魔开始 携崽死遁,疯批权臣跪求当爹 穿成皇孙,开局保下亲爹太子之位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全球末世:开局觉醒吞魂天赋 穿书后,我和闺蜜玩坏男主! 替嫁后,我成了九零首富少奶奶 1秒1血脉,觉醒荒古圣体我独断万古 真千金被赶出府,摄政王宠翻了 浅藏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