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荆州水师运输队逆淅水而来。</p>
新任的南乡郡守伊籍随船而来,他目光远眺,就见河畔原野之上正在练兵。</p>
远远看着,服色不齐,缺乏器械。</p>
但也能察觉受训丁壮朝气蓬勃,有一股目前荆州军队缺乏的新锐之气。</p>
这股气势,隐约与刘备麾下军队类似。</p>
刘备的军队,时刻想着打回中原解救朝廷,进而匡扶天下。</p>
现在的曹军,还未进化为完整形态,刘备始终有那么一线机会。</p>
粮食、布帛分三次输送,一批随伊籍而来,各类粮食五千石,布帛一千匹;第二批由刘琦押解入屯宛城。</p>
伊籍所问,黑熊想了想,就说:“曹操视天子如似傀儡,朝廷也如器具任其揉捏。南阳衣冠著姓名为恭顺朝廷,实乃投诚于曹操。此皆汉贼也,理当剿灭。”</p>
黑熊戴着面具看不出表情变化,甘宁神色变化落在伊籍眼中。</p>
不说出动步兵,刘表光是出动水师逆白河而上,也足够让曹操头疼。</p>
为了帮助伊籍站稳根脚,刘表还借兵五百。</p>
这些人能在襄阳求学,不等于会效力刘表。</p>
要么自己走人,要么被许都新派来的县令长驱逐……再要么投靠许都。</p>
心中已经决定,今后重点经营商县漕运线路。</p>
南乡郡八个县目前在籍人口一万三千户,怎么也能有三千的郡兵,足以自守。</p>
黑熊不由想起诸葛亮的隆中策,主力出汉中窥秦川,偏将出宛口之余,肯定会分兵走武关道。</p>
曹操干的那事情浪漫么?</p>
刘表稍稍不管,就是七八个县连成一片。</p>
黑熊拱手再拜,起身才说:“我在河北时也听过伊公之名,今得伊公相助,我心安矣。”</p>
按照官制,郡府诸曹掾、属、吏员,都出自本地的原则,南乡郡府除了伊籍这位郡守外,其他都是本地人。</p>
“就怕乱世不定。”</p>
从法理上来说,伊籍赴任南乡郡时,就跟过去有本质不同。</p>
这几人身后,还有用两层布墙围起来的帷幕。</p>
可惜刘表这个人对盟友、从属势力很吝啬,估计这也是刘琦出手策划,才有这么大的手笔。</p>
武关道并不难走,比益州北伐关陇的几条路好走太多了。</p>
商县位于武关道中段,这里丹水向下直通南乡县、襄阳,能通漕运;而丹水上游河畔还有个上雒县。</p>
刘琦出手,就制定了一份不错的行军路线。</p>
也就南乡八县偏远,伊籍才有信心努力尝试一下。</p>
有当年先秦、西汉的驰道底子在,武关道北端运输路线重新修葺的成本并不高。</p>
显然,刘表父子经营荆州十几年,对南阳、关中之间也有很深的了解。</p>
这些返乡的人,在析县犯法后,是荆州人追到关中,还是关中会治罪惩罚?</p>
这个道理也能反推。</p>
想要拿到第三批粮食,就要跟伊籍处理好关系,还要帮伊籍从南乡郡筹措到这批粮食。</p>
紧接着就是从关中出逃的张济、张绣叔侄,他们直接攻破了析县,自此析县元气大伤。</p>
如果商县、襄阳之间有稳定的漕运往来,那刘表对南乡郡的控制力会大增;不止是南乡郡,刘表可以深入影响即将爆发的关中战争。</p>
故吏的故吏,不是我的故吏。</p>
只要多攒一些道仆,漕运来的物资自能以很低的成本运输到关中。</p>
所以结伴返乡的队伍往往会很凶残,析县残存百姓索性避居山野。</p>
黑熊拿起最上的一卷竹简翻开,里面是刘琦为他筹集的人力和物力总单。</p>
“是。”</p>
此言论一出,随伊籍而来的南乡郡府掾属们纷纷变色,他们几乎都是南乡籍贯,在襄阳求学。</p>
他见属吏惊诧愠怒,当即就表态:“校尉此言不妥,自袁术、孙坚祸乱南阳以来,南阳士民倍受摧残,不亚关中、河洛。我以为治郡当外和而内宽,保境安民于一方,如此上不负朝廷、刘镇南期望,下不负士民黎庶。”</p>
就本身性格来说,甘宁也看不上曹操。</p>
经营商县这个丹水漕运线路北部端点,强化与荆州的联络。</p>
荆州正常商业生产出来的器械,对关中来说是碾压性的。</p>
又因南阳大姓仇恨刘表,所以钟繇、许都朝廷委任的县令长上任,本地大姓就会支持。</p>
等黑熊这里完成部队整编和武装,就去宛城领取第二批粮食,并协同刘备北伐。</p>
有效的统治是什么?</p>
就是征收赋税,税赋意味着再分配。</p>
郡府掾属憋红脸,可谁又敢跳出来给曹操、给许都方面说好话?</p>
真当眼前这个河北使者是假的?</p>
从南乡县到商县的丹水漕运水路三百里,从商县到关中蓝田县只剩下二百五十里路程。</p>
令名,就是说这个人有主政一方持法严明之意;更高一级的评价就是令君,不施行乱法,所推广施展的政令皆用用意,这就是令君。</p>
还有就是兴复漕运能给商洛地区带去经济活力,很多人的生活都能改善,自会拥护新生活。</p>
若己方主动与刘表父子靠拢,夹在中间的伊籍、南乡郡也就失去了回旋余地,只能继续听从镇南将军幕府的领导。</p>
满门心思创业搞事业的甘宁对女色看的很轻,对他来说能生孩子就行了。</p>
最后没办法,只能派兵驱逐各县长官;而他委派的县令长,上无朝廷诏令授予的名义,下无南阳大姓的支持,基本上站不住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