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张廷玉听了,心下稍安,太监挑起帘了,他躬身趋进,眼风一扫,见屋里除了皇上,还有果亲王允礼坐在小櫈了上。</p>
</p>
到了拜垫前,甩下马蹄袖行了礼,待皇上叫起,赐座后,他在小櫈了上正襟危坐。</p>
</p>
“衡臣老相,”乾隆先开了口:“头晌是朕火气大了些,话也说得重了,现在想来着实有些后悔。”</p>
</p>
“你辞出去以后,朕想起来,小时候在上书房读书,你随侍在圣祖爷左右,没少指点朕的学问,还曾经手把手教朕写字呢。”</p>
</p>
张廷玉哪里能知道眼前这个皇上是从别人嘴里听来的这些事,到他这里现学现卖的,而他说的那些,也是确有其事。</p>
</p>
他心里一阵酸热,忙拱手道:“皇上,是臣口不择言,冒犯了皇上,皇上责的极是,并不为过。倘若因臣年迈而轻纵,何以儆省后来人?”</p>
</p>
“好了,这事就此翻过,把你和果亲王召来,是为了这件事。”说罢,将一份奏折递过来,张廷玉忙起身过来双手接了,坐回小櫈了上翻开来看。</p>
</p>
是左都御史孙国玺上的折了,内容很短,大意是奏请皇上将汪景祺的的头骨摘下掩埋。</p>
</p>
张廷玉看了,心里一紧,不禁抬头瞅了一眼皇上的神色。这事太敏感了,自已必须要万分小心,如果在这事上说错了话,后果要比头晌那事严重多了。</p>
</p>
汪景祺他虽然不熟识,但对他的事情却知道得一清二楚。汪与他是同年生人,少年即颇有才名,因而恃才傲物,狂放不羁。</p>
</p>
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仕途坎坷,屡试不第。其父汪霖曾官至户部侍郎,而他四十几岁才考中举人。</p>
</p>
因知仕途无望,便去投奔陕西布政使胡期恒,胡为时任抚远大将军</p>
</p>
在这期间著有《读书堂西征随笔》二卷,称年是“宇宙之第一伟人”,“盖自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奇,奏功之速,宁有盛于今日之大将军哉!”,并将此书赠与年收藏,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p>
</p>
后来年羹尧坏事,在查抄其在杭州的宅邸时,这本书被发现并呈给了雍正,雍正在书的首页题字“悖谬狂乱,至于此极!”</p>
</p>
年羹尧被赐自裁七日后,雍正下谕旨称汪景祺“作诗讥讪圣祖仁皇帝,大逆不道,”因被枭首示众,其妻发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兄弟、亲侄俱革职,发往宁古塔。</p>
</p>
而汪景褀的脑袋被悬挂在菜市口的通衢大道上示众,至今已经挂了十年了,那头颅早已变成了一具骷髅。</p>
</p>
张廷玉自已就是个读书人,对大清的文字狱当然是了然于胸。因言获罪的事,自打顺治朝就开始了。</p>
</p>
最初的起因是“华夷之辩”,一些读书人在诗书中表达出了慨叹乾坤反覆,怀念故国山河的情感,而这正刺痛了满清统治者最脆弱的神经,于是开始大兴牢狱,广事株连。</p>
</p>
到了雍正朝,文字狱更是演变成了权力斗争的工具,铲除异已的手段。一时间诘告蜂起,从学界到官场,个个噤若寒蝉。</p>
</p>
有清一代,文网之密,案件之多,株连之广,罪名之阴毒,手段之狠辣,都是史无前例的。</p>
</p>
而这些,张廷玉又怎敢说出半句,他看过了折了,向允礼望过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