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熊当道,邺城方向肯定是不好打。</p>
打仗也好,争夺天下也罢,更多的时候看的是实力察觉,国力差距,但有些时候,人才是关键性因素。</p>
所以李元徽一直觉得,一个政权的主导者,也是衡量其国力大小高低的重要因素。</p>
比如高纬和宇文邕。</p>
北齐国力明面上可是比北周强多了,但最后呢?</p>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p>
所以李元徽对晋阳的易手非常之警惕,他担心的甚至不是一个战略要地的得失,而是类似于与这种类似符号性质的神秘学因素。</p>
好在李唐目前并没有高家那么昏庸,所在的关中地理位置,也比河北要好些。</p>
河北如果没有晋阳,那就是永无宁日了。但关中失去晋阳,最多也就是失去了从并州出兵的河北的优越地理条件。</p>
但还是可以通过洛阳,以及黄河沿线北渡,北伐。</p>
所以相对来说,晋阳对河北算是存亡的关键,而关中则对应的是陇右和上郡等地。</p>
想到这里,李元徽不禁有些头疼,西河也失守了,这就意味着燕军可以通过进攻大唐上方的上郡地区以及朔方和北地。</p>
这就相当于在关中上面悬了一把刀,不一定致命,但这么悬着就已经很让人生出畏惧了。</p>
在黎阳和赵翊见过面之后,李元徽又赶到了朝歌,想着跟于仲亨嘱咐了一番,随后就返回洛阳。</p>
不过于仲亨却主动请辞,希望能把他从这个位置上调离。于仲亨道:“我在朝歌,统兵万人,于黎阳城掎角之势,若只是要防备北燕邺城方面,倒也不算什么,但我知道,我还得盯着黎阳的赵翊,赵翊在前朝的时候就是名将,虽然他手下的兵力还没我的多,但其人却有英雄之气,不是我能够比拟的,所以四郎你还是要另选一人,才能起到牵制赵翊的效果.”</p>
于仲亨是比较有自知之明的,并且他跟李元徽的关系也非常亲厚,私下里可以直接称呼一声李四,或者四郎。所以在城头上只有两人的情况下,就直接道出了自己的担心。</p>
毕竟他们在杨巡之乱开始,刚从军的时候,就在赵翊麾下。那个时候他就已经是国家大将。</p>
李元徽闻言皱了皱眉,于仲亨说的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他立即开始思考,麾下的将领之中,谁适合过来接替于仲亨,驻守朝歌。</p>
想了想,李元徽首先把老朱否决了,这种强力猛人,一般不能往外放,就算外放,也得安插好制衡人员。刘玄机就是例子,成长空间太高,你放出去就很难收得回来。就一直让他在眼皮底下,给他高位,给他体面。但想要出去执掌一方,不行。</p>
不过想到老朱之后,李元徽觉得徐乾德倒是不错。</p>
这也是准军神级别的人物,用兵勉强能跟李药师相比,也是时候让他跟老朱分开一下,让他独当一面。</p>
毕竟李药师和徐乾德这种单纯的大将之才,是可以放心任用的,只需要做一些制衡就行。</p>
同时,李元徽觉得李药师老让他干幕僚的活也是浪费了,这种有能力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高手,还是得让他带兵去。</p>
不过适合他的位置,确实不多,这个还得好生筹划一下,做些安排。</p>
正好,李元徽被封为天策上将之后,还打算进行一下人员调整。之前他是镇军大将军开府。</p>
现在换成天策上将,也还是要进行一下调整,来适应接下来的作战需要,以及别的方面需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