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葬礼结束之后,宰相们拿着两个意见去请晋王作决定,晋王却直接让宰相们去请示李源。</p>
李源见到一听也是直接摆手,“去问三郎吧,我已经没有什么想说的了.”</p>
李源甚至没用“朕”,而是“我”,足见其心灰意冷。</p>
宰相们只能再次去请示晋王,这次司马修业直接道:“如今的局面,晋王还要韬光养晦不成?若晋王无心继承大宝,不如还政于陛下。”</p>
这句话,算是直接给李三郎的退路封死了。</p>
李三郎最后无奈道:“那便再劳动司马公一趟,请陛下择日下诏吧。”</p>
这件涉及到东宫、晋王府以及皇帝本人的公案最后也终于是有了结果。</p>
李源下诏,表示自己年事已高,无心国事,准备安享晚年,皇三子晋王玄庆,是朕和太穆皇后的嫡子,人品贵重,当承继帝位.</p>
李源下诏,晋王则要上表辞让,走完三辞三让的程序。</p>
但与此同时,李三这期间也没有闲着,太子葬礼结束之后,当即以洛阳方面战事紧急为由,令东宫六率驰援河内。</p>
这无疑是担心太子旧部生出些什么事端来,同时还将东宫一众属官打散。</p>
杜克明为工部尚书,房乔为大理寺卿,薛收为国子监祭酒,薛元敬为雍州别驾虽然是各有任用,但全都称不上是贬谪,都算是升迁了。</p>
二月初,河内战场上的野王守军终于挺不住了,准备出城。原本野王的守将高君俞还是有些头脑的,他佯装想要向北突围,但实际上是向南奔温县去跟苏定边汇合。</p>
但这种程度的战术欺骗是瞒不过朱德裕的,野王守军向南快速行军,然后一头扎进了唐军给他们准备好的包围圈。</p>
高君俞是渤海高氏出身,自幼精于骑射,弓马娴熟,在刘玄机受禅之前就率领部曲从军,骁勇善战,数有功绩。</p>
此刻面对唐军的包围,也展现出了燕赵男儿的豪勇,命令队伍列阵而战。唐军左武卫的精锐两万余人则是按照军令三面夹击,汉军只能勉力支撑。</p>
温县城内的苏定边很快就收到了消息高君俞被围的消息,在思虑过后决定出兵救援。</p>
但却正撞上张坚右武卫步骑万余,苏定边眼见解围无望,只能向北面紫霞关方向赶去。</p>
因为他明白,独木难支。</p>
高君俞在野王他在温县,双方互为犄角尚能支撑,但他孤军困守温县绝对撑不了多久。</p>
还不如借着这个机会跑了。</p>
并且高君俞这里他也的确是救不了了。</p>
张坚则立即率领步骑尾随其后追击,苏定边亲自率领精锐殿后,且战且退。</p>
最后活着回到紫霞关的汉军,不足三千人,折损近半。</p>
高君俞部则被全歼,斩首一千八百余,俘敌三千,包括主将高君俞都被生擒。</p>
战报送至淇水大营,李元徽看过之后大喜,当即传令给朱、张、萧,令他们休整过后前来淇水。</p>
当然,好消息不止如此。李药师率五万兵马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赶到了洛阳。</p>
不日抵达河内。</p>
这下唐军在河内战场上的能够调用的兵力也差不多有十五万之多。</p>
然后在接连的喜讯之中,就收到了二哥回师途中病故的消息。</p>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p>
看着眼前戴孝报丧的使者,李元徽直接陷入了呆滞之中。</p>
那一晚,可能真不是梦。却成了最后的诀别。</p>
二哥?</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