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好说,我先去广宁再砍砍,你们户部看着筹银子,等到五六月份解送过来也不迟。”
正月的赏银马上到手,李昊对北征所得的首级赏银期望就没那么大了,六部办事拖沓,一两个月才下来赏银是常有的事,不能要求他们为了自己一个人就特例特办。
程日华勉强挤出个笑容,从怀里掏出一份公文来。
“这是给李帅的赏银账单,我已命人去搬了,等下送到李帅住处。代善首级定了八百两,其余真鞑首级皆是三十五两,共计六千又五十,这银子是我从太仓一路押过来的,没让其他官经手分毫。”
早就传言这李帅搭上了魏公公的门路,魏公公也派人吩咐过不许在这次的赏银上做手脚,因此户部派了程日华这个清官专程护送。
“挺好。”
一颗首级五十两是朝廷手里有银子的给法,如今其余八边军镇欠饷几十万两,还能挪出给辽军的赏银,这态度其实很够意思。
处理完这赏银的事,李昊将锦州没有得力官员的困境和自己的诉求说了出来。
几个文官交头接耳一商量,推选了一个名为董应举的老头来。
“董应举?这人靠谱吗?当过什么官,主要干了哪些好事?”李昊连声发问。
一脸笑意的王之臣答复道:“董应举就是力主在关内安置辽地流民的言官,他在山海关到天津卫一带用官银买了十二万亩私田,又派人开垦了七八万亩闲田,安置了一万三千户辽民,官声相当不错。主理锦州屯田是足够了。”
李昊一听就感觉不对,“合着一户就分十来亩地,种出来的粮食够一家子吃吗?”
太仆寺少卿李春烨为前同僚董应举打了个圆场,“这流民能有地种就不错啦,十几亩精心伺候,给全家弄口吃的不难。”
“就是,董应举可是个大清官。”刘应坤也补充道:“我在山海关监军这么多年,愣是没见到他一个大子儿的孝敬。”
这话逗的众人哈哈大笑。
“那就是他了,先把人请过来去衙门管事。官职的事,我看广宁原先有个兵备道,具体怎么补官你们比我精通。”
李昊同意了让这老头来管锦州屯田。
“行,巧的是这人刚刚被罢,不然还不好给他一个从三品的官。”
议完屯田方面的事,锦州总兵又提起在关城附近招募家丁,并给自己派几位精通火炮的文官一事。
“关城就有不少营兵,永平城也归我管辖,那边的营兵若是有被李帅挑上的,就直接调去锦州。”
白得一个指挥大功,王之臣对李昊是有求必应。
万一在他手上完成了复辽大业,师傅保等一品官衔似乎都有希望拿下。
“我记得宁远城之前有个叫孙元化的官,信了西洋人的什么教,比较擅长火器,就让他到锦州布防火炮、车营等军务。”
孙元化是个人才,做官也比较清廉,李昊是一定要捏到手里的。
不然让他给大明练出可靠的火炮兵,自己拷饷大业又多了几分阻扰。
王之臣沉吟片刻后说道:“偏巧这人也被罢官了,他还和魏厂公有点龃龉。我修封信给魏公公,务必使孙元化起复。”
大致议定重要事项后,李昊先命家丁点清了朝廷给的首级赏银,而后派人去关城南门望洋门张贴招募家丁的告示。
他先带人去了划给锦州总兵的那营营兵的驻地。
原先的山海关总兵辖下有两个标营,前总兵杨麟被调走之后,新到的蓟辽经略王之臣干脆把其中一个车营补足了三千之数,然后拨给锦州充作锦州总兵的标营。
得知是主帅来了之后,标营的营兵们迅速被各级将校喊了出来,在营地里的校场排成松散的阵型,以便主帅检阅。
这标营里就有的千总、把总、百总等军官陪在年轻的总兵李昊身边,一个个姿态放的相当低。
“怎么还没满额?”
李帅对这一营的兵卒还是很满意的,虽然不太壮实,但身型也没瘦到哪儿去,个头都挺高,稍微养几个月就能有点兵样子。
唯独让他不满的是,这营的兵卒数仍然只有两千七百三十余人。
“王经略说要拨人补进来,但其他营都不想放人,就许我们自行招募,反正粮饷是按三千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