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p>
细雪飘零。</p>
一艘乌篷船孤零零的在湖畔荡漾着,那棚顶的帆布,似是用了有些年头,东一块西一块的钉了不少补丁。</p>
可即便如此,也有些遮不住那蒿草、燕泥,裱糊而成的内衬。</p>
这显然并非孙绍宗用过的那只,甚至都不可能是大理寺的船——看来唐惟善也只是听人说了这事儿,并未前来验证,就急着过去禀报了。</p>
身为主管缉查案件的官员,这种行径显然是失职的——尤其这厮表现的慌里慌张,就更是丢了左寺的颜面。</p>
或许……</p>
该想个法子把这厮换掉——至少也要让他靠边站,另选贤能重用。</p>
就不知道那左寺副陈敬德,又堪不堪用……</p>
“这船是打哪来的?”</p>
心下盘算着,孙绍宗随口问了一句,却不等有人回答,就先跳上了船头,挑开那同样打着补丁的门帘,探头向里面窥探。</p>
却只见狭窄的舱室里,两个和尚正坦胸露乳的仰躺在地上,露出胸腹间狰狞可怖的伤口。</p>
正待细瞧究竟,后面有人战战兢兢的禀报道:“回禀大人,这船是自己飘过来的。”</p>
自己飘过来的?</p>
孙绍宗闻言眉头一皱,先顾不得去查看那两具尸身,转回头追问道:“那你等因何要将它拦下来查看?”</p>
这条乌篷船既然是顺水飘过来的,又怎么看都不像是大理寺的东西,那这几个自命风雅,在附近凉亭里吟诗取乐的闲人,又怎么会刻意的把它截留下来?</p>
“这……”</p>
三个小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晌才有人躬身禀报道:“回大人的话,我等是看到这船上立着白帆,那上面由写了……写了大人的名姓,才忍不住好奇,用撑杆把这船截停了下来,谁曾想里面竟是两具尸体!”</p>
说着,他伸手往不远处的凉亭里指了指。</p>
白帆?</p>
上面还写了自己的名姓?</p>
这竟然是冲着自己来的?!</p>
有意思!</p>
自从血字一案之后,已经有许久没有凶手,敢指名道姓的向自己挑衅了!</p>
“去把那白帆拿来!”</p>
孙绍宗一声令下,立刻有两个差役小跑着绕到了凉亭里,不多时将一面白帆呈送到孙绍宗手中。</p>
这白帆约莫有五尺高,以一长一短,两根比拇指略粗的竹竿为骨架,打横吊了一块两尺宽、三尺长的白布。</p>
白布的下半部分绞成了细碎的布条,而上面墨汁淋漓的,赫然正是‘孙绍宗’三字。</p>
看上去,倒是与时下流行的招魂幡有些相似。</p>
如此不吉利的东西,也难怪三个小吏会事先收起来,不敢让自己看到。</p>
抛开这些不提。</p>
却说孙绍宗将白帆擎在手里仔细观瞧,那粗布和竹竿都是常见之物,显然查不出什么有用的线索。</p>
至于上面的字么……</p>
一笔上足能有五六个出头、枝杈,显然并非挥毫而就,而是一点点的描上去的。</p>
要说是凶手刻意隐瞒字迹,瞧着又不怎么像,反倒更像是初学者的手笔。</p>
仔细端详了半晌,没能发现别的端倪,孙绍宗这才命人收起来留作证物,然后重新回到了船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