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对这条路了解多少?你们昆仑弟子上下山都走这么?“夏侯战又问了一遍。</p>
老头子翻了翻白眼,显然是对他这种傻头傻脑的问题感到很无奈,但又不能沉默。</p>
“这是两国百姓互贸的路。据我所知,这条路乃是前朝两国交好,派出民间艺人瓦匠,花费十年之久开凿的。有些地方宽敞,有些地方紧够牦牛宽度,甚至在路过悬崖峭壁的地方,嵌入精钢铺道,其中艰辛与浩大,可见一斑。“老头子捋捋被风吹乱的须,叹了一声。“但我昆仑弟子下山上山,是不走这里的,一来道不同,二来路途远了,不需要这么麻烦。”</p>
“哦?道长,你说夫人可是干朝时期的事?我到是在史书上见过,该朝一皇帝将一名公主下嫁吐蕃国国主。这位公主的功劳不可谓不大,把朝廷民间的各种礼仪和技术都带过去了,使得吐蕃国才能展得像现在这样好。当时的国主极为感激皇帝恩赐,亲自带人赶到通天河对岸相迎,见人就纳头大拜。此后回到萨拉城,更是为她建了一座红宫。奈何公主后来暴病而亡,其功绩世人感念啊。“夏侯战对史书及其了解,信手拈来。只是对这样结局的历史人物,唏嘘不已。</p>
“不错,只是如今不同了。国主无权,和尚当道,连圣地红宫都占了。“老头子接了一句。</p>
“道长,这和尚是什么来历?“</p>
“红宫的和尚是佛教的一分支,从婆娑国而来。据说乃是大日如来传下,又分为密宗和显宗。红宫的主人是高原人口中的佛主,可能是由密宗诞生,也可能从显宗诞生。佛教从婆娑国传至前朝的历史,远远比不得佛教在高原上的时间,底蕴和信仰就像是道教在朝廷和民间一样。造成这样的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是道教源远流长,根基深厚,佛教流入,造成佛道之争,难免要落下乘;二来,从婆娑国取佛经来,路途凶险,宣扬不够。虽然两百年前婆娑国有一名为三藏的大师耗费时间和精力带了些经书来,但根本没人看,如何光楣?</p>
吐蕃国交通不畅,作物稀少,百姓生活疾苦,军队战斗力低,所以一直以来向朝廷俯,进行互贸,改善百姓生活。这本是件好事,吐蕃国国主也是乐于这样做的。但是近百年来,大日如来的密宗和显宗合为一教,要进入朝廷之中,与道教相争。于是红宫和尚开始名目张胆上昆仑挑衅,强迫吐蕃国国主闹事,迫使朝廷在佛道之争中支持佛教。</p>
在我看来,这就是无知之举。不论是道教佛教,都是一种信仰。只要是信仰,不威胁到帝王的统治,经过历史的积淀都是可以展起来的。本质上说,佛教的入西方极乐世界更符合老百姓去信仰,远比道家的脱生死来得有意义。只是红宫的和尚采用这样的极端手段,免不了要掀起一场佛道大战。</p>
哼,这次我去红宫,你以为就是我一个?只怕这城中已经有不少各门派的人在了,等着有人挑头,就一起出手!“老头子说到最后扬扬嘴,只是看不出表情。</p>
夏侯战毕竟年轻,这种教派之争历时数百年,其中的恩怨仇恨几何,别说是他这个刚出世不久的矛头小子,只怕是玉灵子这样的老怪物都未必知道得那么清楚。佛道的争执,也未必就是信仰的传播之争,修道看中体质和悟性,而佛教只要人心诚即可,哪里来的纷争呢?很大原由,是朝廷和人心不可测。</p>
乱世之时,教派将会成为一股特殊的力量,甚至会把持江山神器。朝廷想要基业万年,少不得要引入另一股力量保持平衡,免得朝廷总是被蜀山或者昆仑把持。所以,朝廷对于红宫的挑衅,既不反对,也不支持,坐看争斗。其次,人人都是都野心的,包括修炼之人,谁又不想门派在自己的手里扬光大,将来鼎定乾坤呢?</p>
他听见老头子的这番高谈阔论,就料想到其中蕴含了帝王术。帝王御人,玩得就是平衡,玩得就是手段高明。难道隆平皇帝不知道这些事?手眼通天的人物,只是不想理,或者说就是不能理;让你们玩,让你们打,到时我还要从你们那拿好处。</p>
夏侯战讪讪一笑,却也不再多问这件事,自有佛道的人和皇帝去料理。只是突然间想到在巴伦那的一件事,于是开口问起来。</p>
“道长,不久前我和安贝前往巴伦大营救人,安贝在与草原三位祭祀对峙的时候,我好想隐隐听见了安贝说了一个字,这是不是说安贝能吐人言了?”</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