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稀拉拉的说话声在偌大的礼堂里此起彼伏,人太多,哪怕是呼吸声大一点,连成片都有些声势浩大。</p>
李文秀也不好在这会儿说什么,只能屏住呼吸静待客人登台亮相。</p>
不过还是老一套。</p>
作为经管学院的老板,一位李文秀很熟悉的大牛先上台做了欢迎词,然后才看到几个所谓的业内大牛上去做了开场的演讲,然后才轮到主角上台。</p>
首都大学毕竟是世界级的知名学府,李文秀听到耳边轰鸣的掌声时就猜到这个家伙的人气的确还算是不错。</p>
“看到这么多年轻的面孔出现在这座知识的殿堂里,我不由得想起来曾经在欧洲的大学里听到的一句话,他们说中国人学习知识的热情是惊人的,中国人即将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p>
当然,祝贺你们,现在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将会取得更加令人惊叹的成就。”</p>
呼啦一声。</p>
随着台上那个满头金色头发,一溜美式英语的史密斯教授一句话通过扩音器传开,全场都爆发出雷鸣一般的掌声。</p>
李文秀心里也是暗自发笑。</p>
正所谓当面不打脸,好话人爱听。</p>
这个史密斯至少开场词还是说得满顺溜的,上来别的东西先不说,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你先夸一顿。</p>
从下面的反应也看得出来,这句话至少还是蛮受欢迎的。</p>
实际上。</p>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大刀阔斧地,以举世绝无仅有的大魄力做出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来,国内的经济就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p>
除了在80年代初期和90年代初期,经济增长的速度一度放缓以外,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大多数时间的经济增长其实都是呈现出两位数的速度。</p>
这种异常罕见的告诉发展,即使是放眼全世界,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都是极其罕见的。</p>
经济增长的质量先不提,毕竟以国人的思维来理解,如果连量都没有解决的话,何谈质的问题。</p>
其实李文秀对这个思维并非是不认同,而是在西方人的眼里,以他们的标准来衡量,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p>
实际上。</p>
李文秀上辈子在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时候,曾经就有过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p>
难道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更看重经济增长的量?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显而易见的。</p>
并不是这样。</p>
恰恰相反,中国人可能还是反应得比较早的,在经过三十年高速发展之后,就慢慢地出现不再过度重视发展速度和量化增长的问题。</p>
而放在西方国家,重视量的增长,极有可能持续了整整一个世纪甚至更长的时间,在原始资本积累的阶段,西方人所用的手段更残酷。</p>
无非就是他们在进入发达阶段之后,并不想看到一个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实体,所以才会发出关于不应该重视量而应该重视质的言论。</p>
但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讲。</p>
李文秀很好奇,如果连量都没有,何谈质?一个连饭都吃不饱,吃了上顿都没下顿的人,怎么可能去考虑世界和平的问题?</p>
不过李文秀自然不会在这种场合瞎扯淡,理了理脑子里有些愤青的想法,还是继续把讲座听了下去。</p>
讲台上。</p>
客套的话说完,那位史密斯教授果然就开始阐述自己的经济学观点了。</p>
前面的铺垫并不显得十分高深,不过逻辑还是蛮正确的,这一点李文秀也觉得无可挑剔,对方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市场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世界贸易规则由强国制定的问题。</p>
然后才借用经济发展的效果和数据对比来说明,西方经济发展模式的优越性,以及如何利用西方经济发展模式来进行经济改革和融入世界市场的理念。</p>
很显然,史密斯的观点跟李文秀记忆中的情形还是差不离,这个家伙本身就是一个很坚定的自由市场经济观点支持者。</p>
这是西方经济学界老生常谈的一个内容,李文秀觉得听听就算完事,毕竟无政府主义的观点,说说就行了,行不通。</p>
“我曾经在20年前造访过中国,20年前,中国的马路上有很多自行车,现在中国的马路上有很多小轿车,对于这个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绩,我表示很敬佩。</p>
当然,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快,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你们的环境越来越差,你们的市场上,存在的欺骗行为也越来越多。</p>
在国际竞争中,你们占优势的产业也不多,甚至是很小的一个零部件,中国都可能生产不出来。</p>
这是事实,也是很大的弊端,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有一个很大的市场,他们之间可以相互配合完成波音飞机的设计和生产工作。</p>
最近美国政府在跟印度政府达成一个新的协议,他们可以利用美国的技术在印度生产我们所需的零部件,然后进行组装,不用花费巨大去重新设计新的东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