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利将大军在夷陵分成三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经保安寺至枝江,一路由刘永昌率部经宜都至松滋,另外十一师一万人由高信带领全部坐船直扑荆州,开始扫荡荆州外围清兵。</p>
本来坐船既不费力速度又快,但大兴军将巴东、归州、夷陵所有的船都买下来,再加上这半年来水军自己造的船,也不过凑了三百来条。</p>
并且这些船大半都是只能乘坐几十个人的小船,最大的也不过载一百多人,一个师人员加上粮草辎重弹药,就将这些船挤了个满满当当,其他人就只能步行。</p>
夷陵到枝江不过百多里路,最多两天便可到达,但夷陵到松滋却有两百多里,为了保证不让隔江相望的两县清军得到消息逃窜,两军必须同时发起攻击,因此刘永昌部提前一天出发,李元利则在夷陵又歇了一天。</p>
松滋与枝江两县的“清军”,其实就是四川割据军阀投降过去的,而且绝大多数还都是四川涪州人。</p>
这两支人马的首领,一名李占春,一名于大海,是已故南明都督同知总兵、平寇伯曾英的义子。</p>
张献忠死后,孙可望、李定国等率残部自顺庆、定远(今四川武胜)突围至重庆佛图关。驻守于此的曾英率部阻击,驾船将孙可望围在江心,眼见就要得胜,却忽然中箭落水而亡,其部下一哄而散,后来都归了李、于二人帐下。</p>
自此时起,李于二人便拥兵数万占了涪州,过起了割据军阀的幸福生活。</p>
顺治八年,刘文秀率兵入川收降各部割据势力武装,李、于二人以曾英死于大西军之手为借口,坚决拒绝刘文秀的招降。</p>
刘文秀此时兵锋正盛,哪儿能够容得他二人这般忤逆?于是便派部将卢明臣领兵进攻涪州,李、于二人麾下数万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一触即败,于七月间带领三万余名士卒和家眷乘船逃往湖北降清。</p>
经过夔东时,又遭到夔东各部的阻击,直至十月才进入湖北。荆州总兵郑四维安置李、于二部于松滋县百里洲,却又不给粮饷,任其自生自灭。</p>
无奈之下,李于二人只得率部屯田,勉强混个温饱。</p>
天刚蒙蒙亮,将士们已经吃饱喝足并且休息了近半个时辰,李元利还在给特勤大队的几个队长面授机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击毙对方首领,特别是李占春和余大海,我希望看见的是他们的尸体而不是活人!”</p>
这两人为了一己之私带领麾下投清,不杀不行。但他们手下数万之众却罪不至死,而且也不可能全部杀光,最好的办法就是击毙头领,收降部众。</p>
至于李、于二人当初拒绝刘文秀的招降时说的“杀父之仇”,言及忠孝之义,那只能说是一个笑话。曾英死的时候才二十六岁,两人拜一个和他们自己差不多大的人为“义父”,怕是只有那等无耻之徒才干得出来!</p>
拒绝投降的原因,无非就是当时他们占据涪州,日子过得逍遥自在,不愿意受人辖制再去过苦日子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