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一路行来,非常顺利,导致祖承训也出现了误判,认为朝鲜人给出的情报是准确的,朝鲜境内确实没有太多倭寇。</p>
到了平壤城下,仍旧没发现大规模倭军的踪迹。</p>
然而这是夏天,此时突然连降暴雨,驻扎在野外的辽东军火器受潮,难以使用。</p>
祖承训本意是等等,可是跟着来的朝鲜军官死活不同意,不停的催促。</p>
看了看似乎是没什么守军的平壤城,祖承训最终决定,直接攻城。</p>
平壤城门大开,以游击史儒为先锋统军顺利的进入了平壤城,他本人更是亲手斩杀了10个倭军。</p>
随后,祖承训率领后续的两千骑兵也进了城。</p>
很快他便发现情况不妙,他们中了埋伏。</p>
由于连夜大雨导致辽东军火器失效,再加上敌军以逸待劳以多打少,明军根本无法抵抗,前锋将军史儒更是遭到铁炮命中而亡。</p>
军队溃散,祖承训只带着百余人败退,折返了回来。</p>
出了这种情况,朝鲜朝廷上下想的不是反思一下自己,而是第一时间跑到了辽东总兵杨绍勋的驻地,要求他下命令,不能让祖承训带兵回国。</p>
让祖承训等人继续留在鸭绿江另一侧。</p>
不过这些话说的太晚了,祖承训此刻已领着残兵返回了辽东。</p>
损兵折将,自然要有人承担责任。</p>
指挥官祖承训先是自责一番,其后他在呈给总兵杨绍勋的报告里面,提到了以下几个严重的问题:</p>
第一,粮草不继,朝鲜无法提供任何粮草给明朝军队使用,所以补给必须要从辽东运过去。</p>
第二,军情不实,朝鲜情报指出平壤只有1000多名“倭寇”,然而实际交战后,祖承训估计里面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起码应该有上万人。(不得不说,祖承训确实是老将,这个判断还是非常准确的)</p>
第三,指挥权不专,朝鲜群臣一直希望明军能由朝鲜将领来指挥,并且反复压迫命令明军在天时不利的情况下出兵。参与行动的朝鲜军队丝毫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进到了平壤城,刚一交战,那500名朝鲜军中的400人直接就溃逃了,剩下的100名则是与对方有所交谈。</p>
同时,明军多有遭弓箭射伤与射死,根据朝鲜的情报,倭军只有铁炮与长剑,所以祖承训还怀疑射箭的是朝鲜人。</p>
尤其是最后一个指控,直接怀疑朝鲜军有投敌行为。</p>
争议半天,朝鲜人是打算什么锅都不背。</p>
杨绍勋总兵后来接受了朝鲜方面的解释,也就是军情是由朝鲜的节度使提供的,可能侦查有误,关于射箭一事可能是因为朝鲜兵器落入倭军手中,或者是因为有朝鲜人遭到俘虏,才受到倭军指使。</p>
祖承训想去找朝鲜国王理论一下,不过朝鲜人也自知理亏,龟缩了起来,不敢再见他。</p>
没办法,祖承训也只能在心里痛骂几句朝鲜国王“mmp”,回到了驻地。</p>
这场大败的消息也不可能瞒得住,事发之后,数份相关报告被已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回了京城。</p>
(https://www.yqwxw.cc/html/112/112861/25245016.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