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迟疑片刻,看着我的眼睛说道:“从一个朋友那里买的?”</p>
看得出来他没有撒谎,难道是诸葛老人说了谎?我问道:“据我所知,这本书可是手抄的孤本,是家学,从不外传的,你朋友是诸葛老人一脉?”</p>
杀人摇摇头,把目光投向书本,踯躅解释说:“我效仿米南宫,以借阅为名,用了两天的时间,临摹了一本,真迹留了下来,把模本还给他。”</p>
对于业界这种行为我一向是“恨”的,即使在历代名家中也不乏有类似的事迹流传,后世之人却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类似的事情,我始终无法接受。杀人见我不说话,又解释说:“他是从盗墓贼手里收来的,这本书原本是要当废纸卖掉的,他收了一块儿新出土的墓碑,无意间看到卓脚下有本老书,就让卖家把书送他。他们都觉得这本书没什么价值,也没当回事,后来有几个日本的买家看中了,他就来找我,让我帮忙参考,看有没有价值,准备下个月出手。我就借此留了下来。”</p>
以杀人的性格,他定不会让这样的国宝流亡在别的国家,尤其是日本。选择这种方式,也算是对书本最好的保护。我也没有再追究下去。</p>
“你看了这本书,有何想法?”</p>
杀人看了看窗口,探身翻着书本说:“仔细想了想,每个时代毛笔都有不同的变化,大小,长短,笔毫,甚至制作工艺也都在改进,一开始我没有注意这个细节,后来从新翻看了历代的书法名帖,字本身也在变化。现在还有一点我还没有想明白,如果毛笔没有变化,相对来说,字体会不会有变化?这是其一。再者,是因为追求字的变化导致了毛笔的改进,还是毛笔的改进,影响了字的变化?不过我个人是倾向于字的变化,导致毛笔的改进。”</p>
“在北宋,苏东坡好古,作书的时候只用传统的同心笔。而他的学生,黄鲁直则喜欢用散卓笔,也正是从黄鲁直这里开始,传统的同心笔被社会淘汰,后世只流传散卓笔。他们各自的书法品格,自然是苏东坡更胜一筹。”</p>
杀人辩驳说:“苏东坡以文章名于世,宋四家‘苏黄米蔡’,以书法论,米字当为第一。但是我翻阅了很多相关资料,仍旧找不到对米南宫用笔的记录。”</p>
“米芾在他的《海岳名言》中这样说自己‘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由此可以断定,米芾所用的笔当是诸葛氏同心笔。”</p>
“米南宫素有‘刷字’之称,倘若不是用吸墨较多的散卓笔,怕很难畅快的书写。”</p>
杀人的见解是正确的,然而那时候我并没有理解,而我对笔本身的深入,还要说起书圣的一个帖子。</p>
观点的不同,便没有继续辩驳,《诸葛氏百管集》是一本独一无二的历史文献,里面记录了诸葛氏毛笔每个时期发展改良的细节,它的出现,对毛笔的历史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我问道:“你打算怎么处理这本书?”</p>
杀人摇摇头,欲言又止。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这本书就先留在先生这里代为保管,我想好后再过来取。”</p>
一直都不曾怀疑的问题,却成了我无法挽回的失败。</p>
杀人是艺术天才,他跟我学艺也有十年了,他选择了文人山水,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项目,不断地否定自己,寻求真山水的高古。这也是我在走的路,他已经达到了文人山水的高层,足够开宗立派。</p>
九郎选择的没骨画,他跟杀人一样,也是罕见的艺术天才,然而性格却与杀人相去甚远。</p>
九郎跟我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他是我最后一位入室弟子。</p>
那天钱元先生来与我商讨订画的事情,恰巧九郎也在,他就是问这是谁家的孩子,九郎听了钱元先生称他为孩子,便反问道:“这是谁家孩子?”在一旁的美子被逗笑了,忙拿起团扇遮掩。</p>
钱元先生没反应过来,九郎跑过来握住他的手说:“钱先生,您好,我是夏侯九郎。请多多指教。”</p>
(https://www.yqwxw.cc/html/112/112886/23854476.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