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不消说,一个能说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的人,几把刷子自然有的。</p>
吴昊知名度小一些,也是累举进士不第,而又自以为有王佐之才,不甘寂寞,便写诗明志:“好著金笼收拾取,莫教飞去别人家”。</p>
明白表示宋庭弃人才而不用,他们将为异国效力。</p>
宋国边将未能重视,于是他和同乡张元进入西夏。</p>
吴昊与张元入夏后,为能引起高层注意,专门标新立异的想出个点子。</p>
他们狂喝豪饮,又在墙壁上书写“张元、吴昊饮此”。</p>
这样近乎作死的行为,很自然被人举报给巡城守军。</p>
这还了得?</p>
兵将便把二人带入宫中,一般来说,普通人作死直接砍死完事,谁给你帝王接见的机会?</p>
但是他们二人不同,有才华的读书人,在哪都是高看一眼,何况西夏尤其缺少拿得出手的读书人,恨不得一个私塾的教书先生都拉过来当宰相。</p>
带兵将领心里判断,这应当是大王要的那种。</p>
等到庭上,元昊问二人,为何不避名讳。张元毅然答到,“姓都不管,谁还理会名呢?”</p>
这可是明目张胆地对元昊接受赵宋赐姓进行讽刺!</p>
元昊一代枭雄,不会在意细节,听后,不但不生气,反而认为他们有胆识,有奇才。</p>
想来也是,当被人奉承还来不及的时候,忽然有个十分能开口怼人之辈,当然有不一样的待遇。</p>
张元和吴昊迅疾得到重用,并且,元昊数月之内派人潜入宋境,将二人的家眷接来,使之团聚,从而安心经营西夏。</p>
事实证明,他们二人确实没有吹牛逼!</p>
张元、吴昊在西夏积极鼓动元昊发动战争,经常以刘元海、苻坚、元魏的历史故事,日夜游说元昊,让他攻占宋国领土。</p>
在他们的策动之下,元昊不断兴兵侵犯大宋边境,张元和昊一起指挥好水川之战。</p>
好水川战役,宋发兵三十万,西夏用兵七万,张元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术,宋军全军覆没,宋军主副将领除朱观外,几乎没剩。</p>
韩琦属下一万八千人,死亡大半。</p>
好水川之战,于宋朝是一次沉重打击。</p>
宋仁宗十分震惊,撤去夏竦职务,韩琦、范仲淹被贬职调用。</p>
战后宋朝上下一片悲惨景象,韩琦前去迎接从战场上撤下来的残兵败将时,数千名阵亡将士的父母妻子,手捧死者旧衣,提着纸钱,拥到韩琦马前,哀恸之声震天地。</p>
而另一方面,好水川之战结束后,元昊令张元于界上寺壁题诗一首云:“夏竦何曾耸,韩琦未是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得意之情溢于言表。</p>
好水川之战后,张元建议元昊乘胜追击,集十万大军于天都山,分兵两路进攻宋镇戎军。</p>
宋泾原副都部署葛怀敏奉命领兵抵御,葛怀敏分兵四路作战,又被元昊用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策略,引至定川砦。在长城壕这个地方,西夏军四面合围,葛怀敏及部下十余员将领战死,士兵被俘近万人。</p>
西夏乘胜长驱直入,大掠而归。</p>
到此,北宋连败于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元气大伤,只得与夏议和。</p>
西夏虽获胜,但毕竟国力弱小,于是也谋求和议,结果在庆历七年达成和议。</p>
西夏向宋称臣,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宋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史称“庆历和议”。</p>
张吴二人在中原因没有功名而得不到重用,属于被抛弃的那些人,却被元昊加以重用,成就事业。</p>
而两人对文人忠贞的信誉,也是一个严重的打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