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郑士利究竟是出于公心,还是一己之私呢?</p>
没等他们继续,陆鸣继续道:</p>
“郑士利的第二个理由是,钱粮这些账目数字,府必合省,省必合部,出入对错,最后都是户部说了算。</p>
可是户部和省之间的距离,远则六七千里,近亦三四千里,一旦有错,一次往返差不多要一年时间。</p>
先印而后书,这是权宜之计,而且已经由来已久。”</p>
听到这里,观众们顿时有了新的想法。</p>
“看来朱元璋的确是滥杀成性,矫枉过正了!”</p>
“没错,百官只是按照惯例办事罢了,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犯法!</p>
至于说他们鱼肉百姓,怎么可以用不确定的罪过,去抄他们的家,这是不公平的!”</p>
“就算我是老百姓又怎样,我也得坚持真理!”</p>
……</p>
然而,朱老祖听了陆鸣的话,并未多说,只是点头,示意陆鸣继续说下去。</p>
陆鸣回道:“第三点,他认为国家立法,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然后再根据法律,惩处违法者。</p>
但是,大明开国时,并没有制定针对空印的法律,大家一直是这么做的,并不知道有罪,所以一旦治罪,不能服人!”</p>
“第四点,国家培养一个合格的臣子很难!</p>
能当到郡守的臣子,都是数十年培养出来的,他们不像草木一样,可以死而复生。”</p>
“就算他们可以活过来,你去问问,他们敢么?”</p>
朱老祖嗤之以鼻道:“空印案和郭恒案其实一样,都是因为户部烂到了根里。</p>
户部尚书尚且背着咱,横征各种苛捐杂税,更何况是地方的那些臣子?!</p>
至于空印过的文书,普通人是很难得到,但那些臣子的亲戚,那些士族贵胄,你认为他们会拿不到么?</p>
你认为他们拿到之后,会写对百姓有利的东西么?”</p>
“若非是咱发现了空印,你认为,还将有多少百姓受苦?</p>
还将有多少人,会钻这个漏洞,搜刮百姓的钱粮却中饱私囊,最后还不用受到法律的惩戒?!”</p>
朱元璋一字一句,质问着陆鸣。</p>
陆鸣心里微微一惊,在此之前,他并没有把空印案和郭恒案联系到一起——</p>
因为空印案的时间和所杀人数,在历史上一直有争议!</p>
可是现在看来,空印案既然牵扯到了户部,郭恒又是户部尚书……</p>
那么这两大案件,间隔的时间会不会很短?</p>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郭恒案很可能就是空印案顺藤摸瓜,抓出来的最大一条鱼!</p>
“核赃所寄借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这句在郭恒案中明确记载的史实背后,是否,也有空印案的影子呢?</p>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空印案的危害范围一定是极大的。</p>
对了,空印既然是不成文的习惯,那就说明绝不是明初才有的,最起码可以追溯到元朝!</p>
可是元朝,最后又烂成了什么死样子?</p>
那么,那些臣子们之所以沿用的空印手法,是真正为了方便百姓。</p>
还是为了,方便自己?</p>
难道,历史上的朱元璋,就是因为看透了这点,才大杀特杀?</p>
陆鸣感到不可思议地看向了朱老祖,期待着他的回答。</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