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二的殷勤让二人心情颇佳,慕容晴大声说道:“上你们这最拿手的菜,二荤二素,再来一斤米酒。”</p>
“喝那么多!”姚光启一皱眉:“你酒量很好嘛?”</p>
慕容晴也不搭理他,催促道:“快点啊”</p>
小二痛快的答应道:“放心吧,现在不是饭口,肯定上菜快。”一溜烟的向后厨跑去。</p>
酒菜很快就上来了,小二一边布菜一边说道:“二位客官,您尝尝,这手艺,绝对不是咱吹,谁吃了都想再吃。”</p>
姚光启从怀里抽出一张一贯的宝钞,笑着递小二:“这些钱够结饭钱不?”</p>
小二忙不迭的点头:“够,够,何止够啊,再来一桌都够。”</p>
“剩下的,算是小二哥你的辛苦钱吧。”姚光启笑着斟了盅酒,顺手递给小二。</p>
这小二激动的连声道谢:“谢谢爷,谢谢大爷,不敢当不敢当爷的酒,爷您有什么吩咐,都交给小的,保证都给您办的妥妥帖帖。”</p>
姚光启硬拉着小二坐下,一团和气的说道:“我们初来乍到的,对贵宝地还不熟,这里什么地方比较好玩的,哪里的文人雅士多,多给推介推介,免得我们瞎转瞎走。”</p>
收了姚光启的赏钱,小二简直是感激涕零,话匣子瞬间打开:“原来二位是来游山玩水的,要说我们这的第一名胜,那还得说是南溪泉,那是个温泉,一年四季水温都不变,去那泡一回,那真是浑身舒坦,能治百病啊。”</p>
姚光启不动声色接着问:“那也是咱们这文人墨客常去的地方吗?咱们宁海有没有本地有名的私家书院或藏书楼,谁家收藏的珍本古籍多?”</p>
小二热情不减:“一看您就是读书人,专门找那有学问的地方,您说这个咱还真没注意过,不过要说咱们宁海这,读书读的最好要数方家,这方家是咱们宁海数一数二的大族,方家世代都出读书人,宁海读书读的好的,一少半都是方家出来的,您说的那些个古迹,估计他们家多,要不怎么他们家的孩子读的好呢。”</p>
姚光启笑呵呵的点头:“你这一说,想必这方家诗书传家,定有古籍善本了,那方家族人都聚居在哪?”</p>
从饭馆出来,慕容晴忍不住笑了:“没想到你点子还真多,居然这种时候都能打听出消息,而且居然用这种法子,我对你还真是刮目相看呢。”</p>
按照小二的指点,姚光启二人很快就来到了方宣镇,据说这个镇子是方姓一组聚居最多的镇子,而且方氏一门的公田、族中公学和几家大户都在这镇子上,进入镇子,姚光启迅速就被震撼了,原因无他,这镇子真叫繁华,街道宽,路垫的很平,两侧的店铺林立,但牌匾都立的极有规矩,一点也不显得拥挤和排他,街上行人不少,走路都没有急匆匆的忙碌样,那份从容写在脸上,印在身上,渗在骨子里。</p>
“这位老伯有请,请问哪一户是方老爷讳克勤家。”姚光启拦住一位看起来很和善</p>
的老者,彬彬有礼的问道。</p>
“方老爷讳克勤?”可能是姚光启的话稍微有点绕,这老者没第一时间反应过来,稍微琢磨了一下才明白过来,看起来有些不屑,说话的语气微微带着怒气:“哦,你说是方克勤啊,老六的儿子啊,这小子做大官了,还什么方老爷了,在这镇子上,还轮不到他做老爷呢,论辈分,他还的叫我声叔呢。”</p>
“对,就是方克勤。”姚光启及时的更正了自己的叫法。</p>
“外乡人,你找他家做什么?”老伯恢复了和颜悦色。</p>
姚光启笑着说道:“老伯,我们是从山东过来的,受方老爷之命,给家里捎点钱,但方老爷只说家在镇上,没说具体是哪座宅子。”</p>
老者再次露出不屑的表情:“还给家里捎钱,就他那官,一年才几个俸禄钱,还有余钱给家里捎,一看就是当了贪官了,哎呀,败坏了方家的门风啊。”</p>
这老伯虽然嘴里叨叨着,但还是领着姚光启二人来到一处宅院门外,这是一座不大的宅院,门脸看起来很是普通,最多也就只是普通的中产之家,方老伯一指:“这就是方克勤的家了,他老娘和儿子都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