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庆文又同徐光启说了一阵,见天色已晚,便起身劝徐光启早些回去休息,以免过于劳累。</p>
徐光启毕竟也是年近古稀的人了,今日同姬庆文一会,虽然没有达到劝服他放弃保救袁崇焕的目的,却也把话说得十分透彻,更得了刊印成册的两部著作。</p>
因此来说,徐光启今日之行,也已算是颇有所得了。</p>
于是徐光启抬手用衣袖擦了擦还留在脸上的泪痕,高声招呼了两声守候在门外的老管家,听见老管家的答应之后,才缓缓从座椅上站了起来。</p>
姬庆文看徐光启这副老态龙钟的样子,赶忙起身将他扶了起来,又推开房门,见那老管家已等在门外,便嘱咐道:“这位老兄,徐阁老已经累了,你还是快将你家老爷扶回府去,早些休息吧。一路上要多加小心,要是磕着碰着,小心我找你麻烦!”</p>
姬庆文这么说,徐光启却还有些不服老,说道:“姬大人也太小看老夫了,老夫年纪虽大却还没到死的时候呢!”</p>
姬庆文也笑道:“可不是嘛!我还等着种出甘薯来请徐阁老品尝品尝呢!”</p>
徐光启听姬庆文又提起自己的《农政全书》来,就好像是听见有人在夸赞自己的儿子一样,心情又变得好了许多,“呵呵”笑道:“好,一言为定,姬老弟说话可要算数哟……”</p>
正说话间,坐在云来客栈中厅里喝茶的说话的李岩、李元胤、多九公等人也都围了过来,听着一老一少说话着实有趣,虽不便插嘴多话,却也是侍立一旁,脸上无不含着笑容。</p>
徐光启还真是没有架子,同在场之人一一打过招呼,又特意拍了拍李岩的肩膀,问道:“这位便是姬老弟的文胆,李岩先生吧?”</p>
李岩忙拱手作揖道:“不敢,不敢。晚生一介无名小卒,怎么当得起阁老口中‘先生’二字呢?”</p>
徐光启脸上笑容不变,道:“也谈不上什么当得起当不起的,孔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姬老弟给皇上的奏章,一大半都是李岩小先生所拟的吧?老夫也拜读过不少,颇有可观之处。要老夫看,可比朝廷里八成的官员有能耐多了。明年就是崇祯四年,便是科考之期,李先生要是有心投身仕途,老夫定然会有所关照的。”</p>
徐光启这几句话似乎说得极为平常,可在有心人听来却是惊心动魄,因为光这“关照”两个字便牵涉到明朝科举制度</p>
中的一项潜规则——约定门生制度。</p>
原来是明朝科举制度繁盛,每年都有全国各地的饱学之士,削尖了脑袋要凭借自己八股文的本事,在科场之上博取功名。</p>
而科场之上竞争之激烈,比起战场丝毫不在以下。而两者之间唯一的区别却是——战场上乃是真刀真枪、你来我往的搏杀;科场上除了凭真本事吃饭之外,却还另有投机取巧的法子。</p>
为了防止发生科场舞弊的事件,在科举制度创立之初,便设计了一系列防止作弊的机制,后来又在几百年、上千年的实践之中不断完善,形成了封名、誊抄、回避等一系列杜绝舞弊的制度和做法。想出这些制度的官员,也都是几经考场蹉跎的内行,设计出来的制度,自然也是十分精巧,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少措施依旧在各种考试之中发挥着作用。</p>
照理说,这么许多制度,只要一丝不苟地执行,便能杜绝各种科场舞弊现象的发生了。然而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而其最聪明的地方,便是能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来。</p>
那些缺乏真才实学,却又颇有一些小聪明的考生们,终于想出了一套完美的舞弊手段。那就是在考试的答卷之中,写上几句约定好了的词句,只要考官看到这几句话,便知道答卷之人是自己人,在评卷之时,就会有些偏袒,自然也就达到了作弊的目的。</p>
然而这个方法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p>
其一,便是考生自己的文采是要过得去的,否则考官真的按照约定,取了一篇狗屁不通的文章,那就极容易被人抓到把柄。万一朝廷里有几个自己的对头,一番弹劾下来,就连考官自己也要吃不了兜着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