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思考和表达的时候,余耀忽而想到,这特殊文物调查局,知不知道鬼眼门的往事呢?</p>
按说应该是知道的,但料想不可能有自己知道的多!特别是鬼眼门秘藏,他们不知情的可能性更大。</p>
如此,不能提及任何鬼眼门的事儿。</p>
和他们的合作,限于和氏璧传国玉玺。这也算是自己参与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同时靠上了一棵大树,以后若有什么别的麻烦事儿,是可以借力的。</p>
杨四海点点头,“行,我答应了。你的人脉,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p>
解决了这件事,余耀转而问道,“这里面还有一些疑点。比如,即便这个玉工王孙寿胆大包天,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私藏了两块小玉料,问题是他是如何得手的呢?再比如,他为什么要私留玉料?这东西私留了,万不敢示人,就为了带进棺材里?”</p>
吴臣应道,“这些谜团,怕是很难解开了。因为不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关于王孙寿的记述都太少了。我们得到这两方铜印之后,曾经重新探查王孙寿的墓葬,是发现过竹简残留的,不过他的墓葬除了隐蔽性还可以,各种措施并不到位,竹简已经朽烂,无法辨认字迹了。”</p>
杨四海沉吟道,“为什么私藏,原因说不定很简单。一个玉工,见到从未见过的玉质,如果又非常喜欢,甚至到痴迷的地步,铤而走险不是没有可能。如果假设原料是和氏璧,那体量远大于传国玺。除了这两小块,至少还有二十八块碎料,打磨后被用在秦陵地宫镶嵌二十八星宿。也正因为碎料较多,使得他私藏两块小玉料,不易被发现。”</p>
“秦陵地宫从未被发掘,谭家怎么会臆测地宫穹顶镶嵌了二十八星宿?”余耀不由接着问道。</p>
“这张图,肯定是根据王孙寿墓葬里的东西推论出来的。竹简朽烂,玉雕石刻金属器却能留存,说不定会留下线索。”</p>
吴臣进一步说道:“谭家关于传国玉玺的线索,多半是来自王孙寿的墓葬,甚至有可能大部分东西都被他们给收了,只是留下了小玉印的遗憾。”</p>
杨四海踱步之后顿停,“小玉印和小玉人,是王孙寿墓葬里最重要的东西,小玉人应该是盗掘之时就丢失了;小玉印成了唯一的关键,谭家只得到了一角,那得到主体之人必不简单!”</p>
说着,杨四海望向余耀。</p>
余耀想了想,“原主去世几十年了,现在的持有者只有小玉印在手,却知之甚少。我若知道详情,不会隐瞒的。”</p>
杨四海点点头,“我信你。这一点,现在也不必强求了。出自王孙寿墓葬,这个终极源头知道了,其他过程暂时没必要浪费精力。”</p>
这时候,吴臣拿出了浮雕了“听琴图”的玉板,就是琴棋书画中的画。</p>
之前杨四海告诉过余耀,玄机在于那个“天下一人”的画押,这个画押,是镶金而成。</p>
吴臣用特殊工具取下了这个类似“π”字形的黄金小件。余耀看了看玉板上的空隙,并无什么特别之处。</p>
吴臣拿着黄金小件对余耀说道,“这个玄机,不在于暗藏东西,而在于金镶玉本身!”</p>
余耀恍然大悟,“琴棋书画,有原料,有地宫里的二十八星宿图,有玉工的铜印,而这个金镶玉,却是最后的暗示!彻底指向了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曾被摔缺角,后镶嵌黄金补全,也是金镶玉!而且,这个画押是‘天下一人’,指代传国玉玺最合适不过!”</p>
吴臣点点头,“还有,传国玉玺遭遇过火劫,这个画押是花式签字,就是流动的字形,应该是暗示,其实传国玉玺上后镶的黄金,已经不复原形,甚至不可能找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