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都之变后,宇文化及率领所有能战之士,十几万大军北上,江都仅剩陈棱的一支弱旅。</p>
此时,江都就像是一群恶狗眼中的肥肉,谁能想来咬一口。</p>
最先来咬的是海陵李子通,他率领数万人前来攻打江都。陈棱守不住,只得向杜伏威和吴郡豪强沈法兴求援。</p>
二人均不愿李子通占领江都,于是都派出援军,杜伏威是亲自领兵,沈法兴则派出自己的儿子沈纶。如果只有一方派出援军,也许事情就简单得多,但既然双方都来了,结果就是谁也不动手,大家互相观望。</p>
李子通抓住杜、沈双方互不信任的弱点,派出小部队化装成沈部夜袭杜伏威,杜伏威果然上当,怒火中烧下,下令立刻突袭沈部,两路援军先打成一团。李子通于是得以全力进攻江都,陈陵势不能支,弃城而逃,投奔杜伏威去了。(后被杜所杀)</p>
李子通占领江都后,以得胜之师进攻沈纶,沈兵败逃走。三大势力中本以杜伏威兵力最强,结果反而让李子通取巧占领了江都,杜伏威对此深恶痛绝,但大局已定,也只好愤愤收兵。</p>
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此时正是大业末年,天下大势都处在最关键的时刻,隋炀帝被弑,天下最大的诸侯都在打得难解难分,根本看不出大势的情况下,杜伏威居然向李唐政权请降了!</p>
虽然,这种归降只是名义上的,李渊此时不可能来干涉杜伏威的事务,杜伏威仍然是一家独立势力。但由此可见,杜伏威此人并无天下大志,其起义只是形式所迫,所图的和翟让一样,在乱世中保全一方而已。</p>
其后,便是精彩的江淮三巨头混战。李子通率先发难,全力进攻沈法兴,渡江攻克了沈的重镇京口,又击杀了沈派来迎击的大将蒋元超,沈主力丧失殆尽,只得放弃丹阳、毗陵,逃回吴郡老家。</p>
趁李、沈交战,杜伏威以辅公佑为主将,阚陵、王雄诞为副将领数千精锐进攻李刚刚夺取的丹阳。但时机没掌握好,沈法兴败得太快,李子通得以亲率主力数万迎战,军容极盛。辅公佑眼看众寡不敌,情急之下,将上募兵分成三部,挑选千人持长刀为前锋,又以千人紧随其后,自己领其余兵力再紧随其后,宣言说,前阵有退后者,后阵斩之。江淮军本就剽悍,再有如此严酷的军法,自然人人奋勇向前,尤其前锋的长刀阵更是有进无退。</p>
双方一接战,李子通部气为之一夺,当即败退。辅公佑当然爽得不行,亲自大队追击。不料,李子通整军再战,反大败毫无阵列的上募兵。</p>
当夜,李子通因取胜而轻敌,扎营不设防备。王雄诞力劝辅公佑夜袭,辅公佑因为白天损失太大,不敢出击。王雄诞干脆擅自领了几百人自行出击。</p>
王雄诞在李子通营中大肆纵火,李子通促不及防,大败溃散,几万人一夜间散个干净。这一仗是杜伏威与李子通的决战,关系到江淮的霸业,杜伏威所部的数千精锐先胜后败最后全胜,戏剧性地击破十倍于己的李子通主力。</p>
打败李子通后,杜伏威在江南威势已成。李子通不敢搏杜伏威的虎须,收集残部两万人,转而爆锤沈法兴,夺了沈法兴的地盘(沈法兴丢失地盘后,投奔闻人遂安,为其所杀),继续和杜伏威作对。</p>
之后,杜伏威为永绝后患,派王雄诞攻打李子通,两人在独松岭鏖战。王雄诞看出李色厉内荏,派人设计,多造旗鼓,夜间则虚设灯火,尽力制造数十万大军的假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