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昂的造价让专职旗舰成了鸡肋,至少降低了其重要性。</p>
虽然在此期间,帝国海军反复对旗舰的性能与技术指标进行调整,通过降低要求来控制建造费用,但是跟大战期间其他主要战舰相比,专职旗舰的紧迫性确实差得多,并非决定胜负的武器。</p>
用刘长勋的话来说,舰队司令部的官兵平常就养尊处优,在战斗时辛苦一点也应该。</p>
到了大战的第二年,帝国海军才确定了旗舰的主要性能指标。</p>
要说的话,关键就只有一点。</p>
在保证航速足够高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强指挥能力,可以为此缩减或者废除其他方面的作战能力。</p>
首先被废除的,就是战斗舰艇必须得有的作战能力,也就是主要武备。</p>
虽然在建成后增加了几十门小口径高射炮,但是在设计与建造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安装武备。</p>
按照设计思路,最多搭载几挺重机枪。</p>
因为有几十名负责维持秩序的禁卫军,而且是跟随舰队活动,所以旗舰并不需要用来对付小型舰艇的武器。</p>
其次,就是包括装甲防护在内的生存能力。</p>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旗舰肯定会在舰队里,准确说是在战斗舰艇后方,因此几乎没有参与战斗的可能。</p>
那么,也就不需要装甲防护。</p>
把遭到打击之后的生存能力降低一点,也可以接受。</p>
为此,设计师在舰体结构上做了文章。</p>
因为在“帝都”级舰队航母上取得了成功,小分舱的舰体结构被证明是有效的,所以在大战中建造的大型战舰,几乎全都采用了小分舱的舰体结构,以此来增强在遭到打击之后的生存能力。</p>
小分舱结构的一个缺点就是,结构重量大,而且建造的复杂程度更高。</p>
为了控制建造成本,也为了降低建造难度,旗舰没有采用小分舱结构。</p>
当然,这跟旗舰的基础设计有关。</p>
为了节约时间,更为了降低成本,旗舰采用的“武州”级重巡洋舰的舰体。</p>
简单的说,就是在“武州”级的舰体上做改动,。</p>
“武州”级是标准的条约型重巡洋舰,没有采用小分舱结构。</p>
其实,选择“武州”级的舰体不止是为了降低成本,还跟旗舰的战术要求有关。</p>
为了安装各种大型电子设备,尤其是数量众多,又很笨重的长波电台,并且尽可能的把通信中心与控制中心安排在一起,提高指挥的效率,必须增加大型舱室的数量,也就无法采用小分舱结构。</p>
总而言之,因为没采用战舰水准的小分舱结构,旗舰几乎没有抗打击能力,在受创之后极易沉没。</p>
在战术上,这反到不是什么坏事。</p>
旗舰是舰队的大脑,上面肯定有很多让敌人垂涎欲滴的秘密,比如通信密码本。如果在一场海战当中,连旗舰都遭到了打击,那么舰队指挥官肯定希望旗舰能够迅速沉没,而不是落入敌人手中。</p>
要说的话,这也是帝国海军在大战期间建造的,生存能力最差的战舰。</p>
严格说来,旗舰并不是战舰,更像类似民用船只的辅助舰艇。</p>
只是,在牺牲了战斗力、防护力与生存力之后,旗舰获得的是庞大的内部空间,以及惊人的自持能力。</p>
虽然吨位比“武州”级高了50%,而且仍然使用的“武州”级的动力系统,但是在采用了具有减阻效果的球形鼻艏,并且重新设计舰体的水下部分之后,在锅炉超压工作时的航速依然达到了30节。</p>
这个速度,足够跟上特混舰队了。</p>
关键就是,在接近2万吨的标准排水量中,还省下了重巡洋舰上占比超过30%的主炮与弹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