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无论如何都无法在东方集团完成战争动员之前达成进攻的战略目的。</p>
那么,闪击战必然演变成消耗战!</p>
正是如此,在第一次军事改革后,帝国就放弃了“闪击战”理论,并着手寻找新的军事学说。</p>
目的只有一个:解决或者避开“消耗战”陷阱。</p>
丁镇南提出的军事学说,其实主要靠战略打击。</p>
也就是说,跟上次大战时期帝国对付狭夷皇国,以及纽兰联邦与布兰王国打击迢曼帝国的战略轰炸差不多。</p>
通过高强度的战略打击,彻底摧毁对方的战争基础,实现取得胜利的目的。</p>
其实,丁镇南搞的不是战略轰炸,至少跟上次大战期间的战略轰炸存在巨大的差别。</p>
在上次大战中,战略轰炸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p>
轰炸目标,不仅仅是军事设施与工业设施,还包括民用设施,在很多时候甚至直接针对民用目标。</p>
比如在轰炸狭夷皇国的时候,帝国陆军航空兵就多次轰炸居民区。</p>
当然,不是说这种轰炸方式无法达到战争目的。</p>
至少从上次大战的结果来看,大规模的战略轰炸确实是打垮敌人,并且取得战争胜利的有效手段。</p>
像这种不区分目标性质的大规模轰炸,存在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即耗费太大。</p>
在针对大型工业城市这类目标的时候,往往需要出动数百架,甚至是上千架轰炸机,一次投掷数千吨炸弹,才能达到有限的目的。如果算上消耗的燃油,以及被击落的轰炸机,就完全没有效费比可言了。</p>
当然,还必须考虑人员伤亡。</p>
一架轰炸机多的话有十几名机组成员,少的也有好几人,而且被击落之后,机组成员幸存的概率极低。</p>
就算成功跳伞,也多半会落在敌控区,然后被敌人抓获。</p>
此外就是,大规模战略轰炸,必然导致大量的平民伤亡,然后将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舆论压力。</p>
在波伊战争中,帝国空军就因为轰炸城市,遭到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p>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只有在全面战争,而且是在完成了战争动员之后,才能够施行这种规模战略轰炸。</p>
在上次大战中,这一点体现得非常的明确。</p>
比如在完成战争动员前,针对狭夷皇国的战略轰炸,其实都是在小打小闹,基本上没有形成规模,在最初的小半年里面,还是以双发的中型轰炸机为主,到了后期才让重型轰炸机登场。</p>
在西大陆战场那边也是如此。</p>
当时,纽兰联邦在正式参战之前,为布兰王国提供的援助很有限,因此由布兰皇家空军主导的针对迢曼帝国的战略轰炸,更像是为了振奋军心士气所采取的报复行动。哪怕在纽兰联邦参战之后,也因为重型轰炸机不够多,没有立即加强轰炸的力度,直到骆沙联邦即将战败才对迢曼帝国发起千机大轰炸。</p>
说得简单一点,传统的战略轰炸,需要在完成战争动员的基础上,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价值。</p>
这跟丁镇南提出的军事学说恰好相反。</p>
如果什么都要在完成动员的基础之上展开,丁镇南提出的学说还有什么意义呢?</p>
丁镇南提出的军事学说,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p>
针对西陆集团,所要进行的战略打击,必然以精确轰炸为主,以摧毁敌人的军事与准军事目标为目的。</p>
重点打击目标,其实是各类工业设施。</p>
早在2年之前,丁镇南、白华伟与李天凌就联名提交了一份报告,其中详细的罗列出了数百个种类的工业目标,并且提到希望军情局能够根据这份报告,在和平时期加大对这些工业目标的监视力度。</p>
摧毁敌人的工业生产力,也就等于战胜了敌人。</p>
在现代化战争当中,对于已经丧失工业生产能力的国家来说,不但会战败,其遭遇甚至连战败都不如。</p>
这个,在狭夷皇国身上体现得格外的明显。</p>
在上次大战中,狭夷皇国被炸垮之后,爆发了全国范围的大饥荒,别说是平民,连军人的生存都没有保证。哪怕在梁夏帝国出兵占领,并且开始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后,狭夷皇国的局面也没有发生太大的转变,民众依然是食不果腹。关键是,在此后的几年里,狭夷皇国一直在向外输出劳力,以换取生存所必须的物资。根据非官方统计数据,在这场大战当中,至少都有600万狭夷劳工客死他乡,其中半数以上是尸骨无存,而狭夷皇国在战争期间阵亡的军人还不到500万。</p>
往前推几十年,要想靠轰炸摧毁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的工业生产力,几乎是不敢想象的事。</p>
上次大战最后两年,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调集了上万架战略轰炸机,对纽兰本土进行狂轰滥炸,在付出损失近5000架轰炸机,阵亡机组人员数万名的代价下,用了1500万吨炸弹都没能摧毁纽兰共和国的工业生产力,最后还不得不放弃对纽兰共和国的战争,接受没有取胜的结果。</p>
要说的话,第二次全球大战没有取得最后胜利,而且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在大战结束后迅速分道扬镳,就跟最后两年对纽兰共和国的战略轰炸有关。迢曼帝国认为自己承受了更大损失,而梁夏帝国认为迢曼帝国没有尽到义务,以此两者在如何瓜分胜利果实的问题上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p>
按得到普遍认可的说法,战争开支的划分,是两大传统帝国在战后决裂的头号原因。</p>
要往根本上讲,其实就是战略轰炸的效费比太低了。</p>
只是,发展到现在,依托把打击效率提高了上百倍,甚至是上千倍的精确制导弹药,通过战略轰炸在短期之内摧毁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力,并且迫使其投降,就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了。</p>
在历年的兵棋推演当中,丁镇南等少壮派军官都用结果证明了该战略的可行性。</p>
可问题是,这只是兵棋推演。</p>
在伊拉克悍然出兵入侵与吞并科威特之后,帝国才断然出手,而且让丁镇南来担任作战参谋。</p>
说得直接一点,也就是拿伊拉克练手,通过轰炸伊拉克证明丁镇南的军事学说。</p>
让丁镇南用实际的行动证明,能不能通过一场主要使用高精度弹药的战略轰炸,在短时间之内摧毁一个国家的工业,彻底打掉其战争潜力,甚至逼迫其投降,在不打地面战争,或者是严格控制地面战争规模的情况下,实现最高级别的目的,包括在大规模打击结束之后出兵占领敌对国。</p>
从之前一个多月的战斗,准确说是打击结果看,效果非常的不错!</p>
在理论上,击败西陆集团的难度更大,不过并不存在不可克服的困难。</p>
那么,这种战法能够用来对付东望洋对岸的敌人吗?</p>
(https://www.yqwxw.cc/html/117/117225/480973037.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