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沙乌地,或者说是逼迫沙乌地投入更多兵力,而且参与前线的地面战斗,至少得担负维持占领区秩序的任务,就不是这个三十多岁,刚刚破格晋升为陆军准将的联军参谋长能够办到的了。</p>
回到哈立德国王军事城,丁镇南立即就去找到了施授良。</p>
随后,两人就乘坐直升机去了利雅得。</p>
到了王宫之后,施授良把丁镇南留在外面,单独去见沙乌地国王。</p>
至于施授良能否说服沙乌地国王,丁镇南心里没底,或者说只是希望施授良亲自出面能有所帮助。</p>
来沙乌地两个多月,丁镇南对这个国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p>
要说的话,波沙湾战争爆发之前,他对沙乌地基本上是一知半解,毕竟沙乌地所在的新月地区不归西部战区管。</p>
简单的说,就是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出口石油获得的巨额利润,3000万沙乌地人才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占据统治地位的沙乌地王室也才能够稳坐钓鱼台,不用面对此起彼伏的内部动乱。</p>
关键还有,沙乌地的国家安全也是建立在财富之上。</p>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沙乌地一直是全球最主要的军火进口国。</p>
按照非官方的统计数据,第二次全球大战结束,从布兰王国的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并正式建国之后,即在过去40多年里,沙乌地是全球头号军火进口国。以新历150年的币制为准,沙乌地在过去的40多年里面进口了大约8000亿金元的军火,相当于没年花200亿金元购买军火。</p>
这可不是一笔小钱。</p>
在新历149年,全球近200个国家中,只有11个国家的军费开支超过200亿金元,而政府预算超过200亿金元的国家还不到50个,此外还有大约100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没有达到200亿金元。</p>
关键还有,沙乌地不止是从梁夏帝国进口军火。</p>
数十年来,沙乌地一直坚持武器装备的进口多元化政策,即同时从包括三个超级霸权在内的多个国家进口武器装备。</p>
比如,在从梁夏帝国采购“战-11”战斗机的同时,沙乌地还打算从纽兰共和国引进性能相当的F-15。只是到最后,因为梁夏帝国答应出口“战-11AG”,所以沙乌地才没引进性能完全重合的F-15A。大概为了“补偿”纽兰共和国,沙乌地还是进口了一批M109A3自行榴弹炮。</p>
其实,沙乌地在进口军火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平衡”政策。</p>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几个超级霸权都要照顾到。</p>
比如,当初在从梁夏帝国进口了几百亿金元的军火之后,沙乌地以1亿金马克的单价从迢曼帝国采购了几十枚中程弹道导弹,哪怕这些导弹在服役之后一直处于封存状态,而且从来没有使用过。</p>
两伊战争期间,沙乌地当局的这种“平衡”政策发挥了关键作用。</p>
要说的话,伊拉克的侯赛因政权也就是通过沙乌地等产油国,从东方集团获得了不少的武器装备。</p>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通过沙乌地,伊拉克获得了数百辆梁夏帝国的ZT-80主战坦克。</p>
这些坦克,在两伊战争后期,特别是在围绕两河三角洲地区的争夺战当中,起到了极为关键,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p>
如果没有这些主战坦克,伊拉克或许会丢掉巴士X。</p>
果真如此,那么两伊战争肯定不可能在新历148年宣告结束。</p>
当时,军情局就进行了迷密调查。</p>
结果发现,这批坦克在巴铁生产,原本应该装备巴铁的装甲部队,结果却以高价出售给了沙乌地。</p>
只是如此,那还没什么。</p>
不管怎样,沙乌地在当时是帝国的准盟友,而且比很多盟友都还重要,跟巴铁的关系也非常亲密。</p>
可问题是,帝国并没有准许向伊拉克出售军火,特别是主战装备。</p>
两伊战争爆发之后,帝国当局就宣布保持中立,对交战双方实施严格的制裁与禁运。</p>
当然,主要针对的就是军火。</p>
在调查结果出来后,帝国当局立即把沙乌地列入了禁运名单。</p>
因为无法从梁夏帝国采购ZT-80主战坦克,所以沙乌地只能另寻他途,最终从西陆集团的洛克国采购了一批AMX-30坦克来应急。只不过,在两伊战争结束之前,这些坦克就从沙乌地皇家陆军中除名了。除了少数赠送给友好国家之外,其他的AMX-30都被沙乌地皇家陆军封存了起来。</p>
只是,沙乌地皇家陆军没有打算重新启用这些坦克。</p>
不是因为麻烦,而是AMX-30的性能太差,不但比不上ZT-99AG,比ZT-80都差了很大一截。</p>
按帝国陆军的标准,战斗全重36吨的AMX-30只能算轻型坦克。</p>
也就是受该事件的影响,沙乌地才在选择先进战斗机的时候,把纽兰共和国的F-15A列入了采购清单。</p>
这种情况持续到两伊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梁夏帝国才解除了对沙乌地的军事禁运。</p>
至于沙乌地擅自卖给伊拉克的那批ZT-80主战坦克,大部分在波伊战争结束前损毁,而剩下的也在战后归还给了沙乌地。因为状态都不是很好,主要是没有得到保养,所以这些坦克后来全部被当成援助装备送给巴铁。其中的一些,仍然在巴铁陆军服役,而且状态还保持得很不错。</p>
由此,也不看看出,沙乌地为什么要坚持“平衡”政策。</p>
在根本上,沙乌地的“平衡”政策其实是在用金钱购买安全,即通过采购军火讨好三个超级霸权。</p>
当然,这种局面在两伊战争结束之后就已宣告结束。</p>
别看沙乌地王室在两伊战争期间,始终都坚定不移的支持伊拉克的侯赛因政权,可是其根本原因,并不是双方关系友好,而是借助侯赛因政权来抵挡与打击北面的波伊国,削弱来自北方的威胁。</p>
沙乌地这些产油国,一直都把波伊国当成头号大敌。</p>
不说别的,波伊国是通过革命性质的战争获得独立,推翻了有封建色彩的王朝,而沙乌地等产油国全都是“王朝”。</p>
从这个角度看,沙乌地等波沙湾南岸产油国才是两伊战争的始作俑者。</p>
没有沙乌地等产油国的援助,侯赛因政权用什么购买发动战争需要的武器装备?</p>
按照民间传闻,只是沙乌地王室,就在两伊战争爆发前的3年内,先后为侯赛因政权输送了百亿金元。这些钱全都用来采购武器装备,而且都在不久之后用在战场上,帮助伊拉克军队取的了开战之后的大胜。</p>
只是,在两伊战争结束之后,来自波伊国的威胁已经不那么明显。</p>
相反,侯赛因政权的威胁变得愈发的突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