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冉明听到弘治这个年号的时候,感觉有点不可思议。弘治是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前后共用了十八年,历史上称为弘治中兴。</p>
冉闵已经从低俗中走出来了,但是冉闵心中仍然难以释怀。</p>
其实这也理解,老子的东西,可以给你,给你你才能要,不给你,你不能夺。你若是夺了,这就是大逆不道。</p>
可是冉明却劝冉闵,要冉闵坐看冉智表演。</p>
如今,谢艾、张艾、石越、慕容垂和慕容恪都继续效忠冉闵,准确的说是效忠冉明了。自潼关以西,包括关中、河套、朔、雍、秦、凉、河、沙、西域都属于冉明治下。</p>
尽管冉闵仍被冉明尊为皇帝,年号仍用开元,可是事实上魏国已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p>
论治下面积,冉明的版图不比冉智小,可是人口和国力却差远了。冉闵越来越摸不清冉明的态度了,冉闵相信冉智有能力稳住政局,除非他现在出面,或许还能挽回。</p>
但是随着他执政时候的官员大部分远离中枢,或是下台,他的威望也日渐降低。如果给冉智的时间越多,冉闵和冉明回归中原的机会越来越渺茫。</p>
就时间而言,对冉明来说,时间越久对他越不利。</p>
冉闵更加不懂冉明了,冉明只是命自己的大徒弟陈勇为潼关都尉,率领三千秦军进驻潼关,除非之外,冉明一定动作都没有了。</p>
难道冉明天真的以为,潼关之险,就能确保他们的真正安全?</p>
还有一桩大麻烦,那就是冉明治下的人口,汉民如今不足百万,而魏国差不多拥有六百余万人口,冉明只占了六分之一。</p>
这点人口,就算冉明想扩军,最多招募十万人马就顶天了。如果穷兵黩武,那就会影响农业生产了。十万人马,最多可以自保,要想回归中原,却远远不够。</p>
冰凉的雪花落在冉闵的脸上,瞬间化作水珠,谁也不知道冉闵脸上流下来的是泪水,还是雪水。</p>
就在冉明沉默两个月之后,冉明终于出手了。</p>
邺城,一家普通的酒肆。</p>
两名食客正在对饮。不知道什么时候,桌子上却多了一份厚厚的报纸。</p>
“陆兄,你什么时候买的报纸啊?”</p>
“嗯?张兄,我哪买了,我还以为这是你买的呢。哎啊,快来看这个报纸!”</p>
“报纸怎么了?还有什么新鲜事儿?难道陛下要回来了?”</p>
“嘘嘘,慎言!不得议论朝政。你看了就知道了。”</p>
“青盐的制作工艺…这难道是真的吗?”</p>
“应该不假!兄弟就是做青盐生意的,亲自去过青州的盐场。虽然不懂里面细节,不过看模样,大概就是和图上的一样!”</p>
“莫不是说,我们也能自己晒盐了?”</p>
另外一人道:“你们再看下面,还有啊,还有仙人醉的酿造方法。”</p>
果然,众人都沸腾了。</p>
冉明敛财的工具,其实就是那些后世发明的先进技术。</p>
像宣纸、青州海盐、高度蒸馏酒,罐头、包括白沙糖、化学印染(彩虹锦),当然还有水泥、高混炉灌钢法炼钢,水力机械冲压、车销技术等等。</p>
冉明垄断这些技术,虽然可以很好的为他谋利,但是却阻碍了科技的进步。所以冉明把这些技术全部公开,以“明报”特刊刊登了这些技术的工艺原理、制程流程,当然还有注意事项。</p>
不仅在魏国境内投放,而且还在晋朝境内投放了多达五千余份。</p>
总数三万份报纸,利用了天眼和天聋地哑的特别渠道,这些专利技术,全部在一夜之间成了一文不值的废物。</p>
众所周知,垄断市场的垄断价格高于完全市场价格,通俗的讲,垄断就意味着暴利。通常情况下垄断企业都会拼命设置障碍,阻止替代产品进入市场。</p>
当垄断产品的独特技术优势丧失之后,也就意味着进入了完全市场时代。</p>
相较垄断市场,冉明更理解,更倾向完全市场。</p>
所谓的垄断,通常都是把产能控制在市场饱和线以内,既饥饿销售法则,比如国产小米手机。无论制盐,还是印染,其实核心技术门槛并不算高,而且投资额度并不算太大,普通土财主都有能力建造印染工坊,普通沿海百姓都可以自己晒制海盐。</p>
冉明自然知道垄断市场的优劣,因为垄断的暴利,那些垄断商贾根本不会在节能降耗方面花心思,所以垄断也意味着资源的浪费。</p>
暴利也让富贫差距更加明显。借着这个契机,冉明把技术完全开放,让垄断市场直接进入完全竟争市场。</p>
这样以来,各垄断行业内的产业规模将快速扩大,为了竟争市场,肯定会打价格战,最终获利的还是百姓。也可以促进产业创新科技的发展。</p>
当然冉明还有一点,那就是让王成添点堵。</p>
(https://www.yqwxw.cc/html/118/118013/474100252.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