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在手中,姬乐便感受到一股奇异力量充斥竹简。</p>
他惊喜万分:“果真是神话时代,道法显圣,《太平清领书》在东汉时代,哪有这么神异?”</p>
仓颉:“或许我们故土也有神异,只是我等不得而知呢?”</p>
“或许吧。”姬乐没有争论这个,他只要知道,当故土之物融合本世界的法则后,会自动产生玄妙作用就行。</p>
《太平清领书》是一本道教经典,据说是《太平经》的前身,太平道便以此作为根本,来了一场黄巾之乱。</p>
姬乐打开阅读,只见上面写道:“天地开辟贵本根,乃气之元也。欲致太平,念本根也,不思其根,名大烦,举事不得,灾并来也。”</p>
略过几段,后面又说:“夫一者,乃道之根也,气之始也,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主也。”</p>
姬乐哈哈大笑:“到底是道教的经典,看来跟后世的《太平经》没多少,差别。太一化道,万气化生,方仙道的根本奥义,无非‘炼气’二字。”</p>
青年奇问:“你还懂方仙道?”</p>
“当年跟朋友一起看过几篇道经。不过我没他懂得多。”姬乐想了想:“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者,道也。道从一起,生二,化三,渐变万物……怎么样,还是有点水平的吧?”</p>
姬乐一脸嘚瑟,没想到当年闲暇时候瞧的东西,在这里也能用上。</p>
“不清楚,反正我对这些听不懂。老爷子呢?”</p>
“国灵所指,便是道之起源吧?道藏经典在老朽这也有备份。如果大人有兴趣,回头可以默一份看看。”</p>
“不要!”姬乐果断回绝:“我文化功底还没高到那个地步。”</p>
见仓颉还要说话,姬乐转移话题:“《太平清领书》号称一百七十卷,这里只有一卷,莫非只是前篇?”</p>
“赵志文说是通篇在此,可能竹简另有玄机?对了,还有一件事。我下午把你那‘五斗米’试探问了问。钱正河没反应,但赵志文瞳孔收缩,似乎很惊讶。事后,他才把这部竹简塞给我。”</p>
“五斗米?什么五斗米?”仓颉一怔,连忙问:“天师道?赵志文和天师道有关?”</p>
“只是试探一下罢了。”姬乐头也不抬,目不转睛盯着仙术,阅读太平清领书的内容。这可是东汉时期的初始版啊!跟后世被经过不断修改的《太平经》截然不同。</p>
“或许还能看看《太平清领书》和《天官历包元太平经》的关系。”</p>
而仓颉飞快思考:“天师道的创立时间也在东汉,而且是顺帝时期。如果那批先民中,有五斗米道的人。但因为太平教创立后,转投入太平教创立‘黄天君’,倒也说得过去……”</p>
“那么——国灵大人打算扶持仙道吗?”仓颉神情严肃起来,语气凝重道:“您打算在此世兴盛仙道?”</p>
姬乐这时才放下仙书,缓缓抬头。</p>
青年和仓颉看着他澄静的双眸,只听他道:“不,我只是打算改革夏国的修行体系。仙道,是一个现成的体系,不是吗?”</p>
“但牵扯太多,恐怕土著神会有反弹。”</p>
“所以才要假托巫道之名。说到底,方仙道离不开战国阴阳家的阴阳五行,更离不开道家的黄老之术。只要隐去痕迹,不用担心。”</p>
“而且老爷子大可放心,我没心思竖立‘黄天君’,眼下的八主神还能维系一段时间。”</p>
言下之意,自然是等夏国真正成长起来后,便要效仿故土道教,来一场“伐山破庙,扫六天故鬼”的大事。</p>
姬乐早就想好了,我诸夏之上岂容异神在侧?</p>
不过他比太平教要聪明,行事更加含蓄。要一步步慢慢试探,慢慢养精蓄锐,培养自家战力。</p>
作为国灵,长生久视,他有这个耐心等下去。</p>